[实用新型]旋流高效沉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158.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袁天驰;袁俊利;索飞;韩国栋;韦志远;阙雪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市慧鑫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E21B43/02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张智和 |
地址: | 457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沉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配套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流高效沉砂器。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井出砂现象越来越严重,且所出砂多以细粉砂为主,使目前所应用的陶瓷滤砂管、绕丝滤砂管和金属棉滤砂管容易被细粉砂易堵塞,缩短了泵检周期,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的旋流高效沉砂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旋流高效沉砂器,包括上接头,筒体、进液管、下接头,上接头下部外壁连接筒体上部,筒体下端连接进液管,上接头下部内壁连接二级滤砂管,进液管上部中心处设置造旋臂,进液管下端连接锥体外套,锥体外套内设置锥形内衬,锥体外套下端连接下接头。
具体的,进液管上部设置造旋臂内衬套,造旋臂的上端连接造旋臂内衬套下端。
具体的,锥形内衬的上部的内径大于锥形内衬的下部的内径,锥形内衬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接触。
具体的,进液管上的进液孔是沿切向方向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接头接在泵下2~3根油管下,下接头接尾管,当本实用新型在井中工作时,油井中的混合液由进液孔进入,由于进液孔是沿切向方面加工的,并通过造旋臂造旋,混合液进入后将产生旋流,由于固体、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产生的离心力不同,在进液管的内部形成了外旋流和内旋流,密度大的固体颗粒形成了外旋流,外旋流沿进液管的内壁向下运动,经过锥形内衬沉入尾管内;内旋流在进液管的中部因高速旋转而形成低压向上运动,经过造旋臂的中心孔进入筒体内部,在筒体内部经过二级过滤管,再对未分离出去的轻质杂质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液体进入泵内,进而抽出地面,尾管底部装有释放器,当尾管内的砂达到一定高度时,释放器将砂释放到人工井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可分离出粒径大于0.0048mm的细砂、粉砂,且不宜堵塞,延长了泵检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满足不同井的防砂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 上接头 2 筒体 3 二级滤砂管 4 进液管 5 造旋臂内衬 6 造旋臂 7 中心孔 8 锥体外套 9 锥形内衬 10 下接头 11 进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旋流高效沉砂器,包括上接头1,筒体2、进液管4、下接头10,上接头1下部外壁连接筒体2上部,上接头1下部内壁连接二级滤砂管3,筒体2下端连接进液管4,进液管4上有沿切向方向加工而成的进液孔11,进液管4上部设置造旋臂内衬5套,造旋臂6的上端连接造旋臂内衬5套下端,造旋臂6位于进液管4上部中心处,造旋臂6开有中心孔7。
进液管4下端连接锥体外套8,锥体外套8内设置锥形内衬9,锥形内衬9的上部的内径大于锥形内衬9的下部的内径,锥形内衬9的下端与下接头10的上端接触,锥体外套8下端连接下接头1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市慧鑫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濮阳市慧鑫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拆装运输的盾构机始发反力架
- 下一篇:一种螺杆钻具扶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