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浪式引擎助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897.9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张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波;张台生 |
主分类号: | F02M29/04 | 分类号: | F02M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宛文鸣 |
地址: | 223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浪式 引擎 助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擎助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浪式引擎助燃器。
背景技术
车辆引擎的进气装置是车辆燃油系统的核心元件,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引擎的动力性能、油耗、启动的加速性能、旋转的稳定性及废气的排放。由于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引擎排放黑烟、车辆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汽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均为油气混合比例失调所致。
于是,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设计出了引擎助燃装置,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47864.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蜂巢式引擎助燃装置,其沿一轴向方向置入于一引擎的一进气管内壁中,该蜂巢式引擎助燃装置包括有一中轴体、一第一导流部以及一第二导流部,该中轴体为一中空柱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以及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距有一距离,该第一导流部具有一第一环体以及多个第一导流臂体,该第一环体邻靠该进气管内壁,该第一导流臂体连接该中轴体与该第一环体,该第二导流部具有一第二环体以及多个第二导流臂体,该第二环体邻靠该进气管内壁,该第二导流臂体连接该中轴体与该第二环体,而该第一导流臂体沿该轴向方向的投影位置位于该第二导流臂体之间。该蜂巢式引擎助燃装置使气体进入引擎的氧分子密度加大,雾化程度提高,以致加大空气与燃油的接触面积,达到更理想的油气混合比例。
但是,上述蜂巢式引擎助燃装置的结构仍需改善,其中轴体为中空柱体,不能形成收缩通道,不能使气流被增压和加速,导致油和气不够充分混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使气流被增压和加速的波浪式引擎助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波浪式引擎助燃器,包括第一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后方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之间轴向设置有呈波浪形的若干块内导流块、若干块外导流块,所述内导流块位于所述外导流块内,所述若干块内导流块围成前宽后窄的内导流通道,所述若干块外导流块围成前宽后窄的外导流通道。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若干个第一导流臂体,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为同心环体,且第二环体的直径小于第一环体的直径,所述第一导流臂体为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向内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第三环体、第四环体、若干个第二导流臂体,所述第三环体与第四环体为同心环体,且第四环体的直径小于第三环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导流臂体连接于所述第三环体与第四环体之间;所述内导流块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臂体延伸出的一端,所述内导流块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环体;所述外导流块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环体,所述外导流块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流臂体。
较佳地,所述内导流块沿圆周方向的投影位置位于两块外导流块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之间设置有通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流臂体设置有第一导流孔。
较佳地,所述第二导流臂体设置有第二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导流部、位于第一导流部后方的第二导流部,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之间轴向设置有呈波浪形的若干块内导流块、若干块外导流块,内导流块位于外导流块内,若干块内导流块围成前宽后窄的内导流通道,若干块外导流块围成前宽后窄的外导流通道。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波浪式引擎助燃器沿轴向方向置入引擎的进气管内,且第一导流部靠近进气管口,当气流通过时,呈波浪形的若干块内导流块围成前宽后窄的内导流通道和呈波浪形的若干块外导流块围成前宽后窄的外导流通道,可以使气流被增压和加速,增加了引擎单位时间的进气量,使油和气充分混合,从而促进完全燃烧,增强动力,减少废气排放,达到节油与环保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波浪式引擎助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波浪式引擎助燃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波浪式引擎助燃器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导流部,110-第一环体,120-第二环体,130-第一导流臂体,131-第一导流孔,140-通孔,20-第二导流部,210-第三环体,220-第四环体,230-第二导流臂体,231-第二导流孔,30-内导流块,310-内导流通道,40-外导流块,410-外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波;张台生,未经刘波;张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非承压防温度饱和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