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881.8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7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晓;王福全;林建元;黄志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晓;王福全;林建元 |
主分类号: | B29C41/34 | 分类号: | B29C41/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3251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定位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属于塑料旋转成形加工(也称为滚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滚塑产品加工过程中,滚塑模具需要打开、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或者合拢、紧闭以便加入塑料原料。模具打开、分离,称为卸模,反之,模具合拢、紧闭,称为合模。
滚塑卸模比较容易,位置不受限制。但是滚塑合模需要模具的分离部分准确定位后才能合拢、紧闭。
滚塑产品加工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定位、合拢、紧闭,这种合模方式需要操作者使用铁棍、螺丝刀、钎子等辅助工具,强行将模具的分离部分的相应螺丝孔对正,以便插入螺丝、拧紧,使模具合拢、紧闭,即合模。
手工合模劳动强度大、定位不准确、损伤模具、生产效率低,是生产自动化的障碍之一,是生产成本降低的阻力之一,迫切需要合模定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以解决滚塑加工过程中模具合模手工定位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由与滚塑模具下部固定的定位凹孔套和与滚塑模具上部固定的定位凸柱两部分组成,定位凹孔套和定位凸柱两部分完全分开,二者之间采用机械加工精度的配合,实现与定位凹孔套相连的滚塑模具下部和滚塑模具上部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在恶劣环境下,对模具分离的两部分合模时,代替手工,使用机械方法精确定位,提高生产效率,给滚塑生产自动化创造条件,扫除了生产自动化的障碍之一。
整个装置可以在200℃-400℃温度条件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的组成。
图中1.定位凸柱,2.定位凹孔套,3.滚塑模具下部,4.滚塑模具上部,5.固定焊接点,6.定位凸柱固定套,7.钢垫,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由与滚塑模具下部3固定的定位凹孔套2和与滚塑模具上部4固定的定位凸柱1两部分组成,定位凹孔套2和定位凸柱1两部分完全分开,二者之间采用机械加工精度的配合,实现与定位凹孔套2相连的滚塑模具下部3和滚塑模具上部4精确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从定位凸柱1与定位凹孔套2相配合的台肩起至定位凸柱1的下端止为定位凸柱1的下部,定位凸柱1的下部与定位凹孔套2之间间隙配合,且定位凸柱1伸出定位凹孔套2外部的伸出端横截面积小于定位凸柱1与定位凹孔套2相配合处的定位凸柱1的横截面积。
滚塑模具合模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模具分离的两部分靠近,粗略定位后,依靠定位凹孔套和直径有明显变化的定位凸柱两部分逐渐减小的机械位置偏差限制,最终将模具的相对位置精确的限制在设计要求之内。
定位凹孔套2、定位凸柱固定套6,依靠固定焊接点5分别与滚塑模具下部3和滚塑模具上部4固定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从定位凸柱1与定位凸柱固定套6相配合的台肩起至定位凸柱1的上端止为定位凸柱1的上部,定位凸柱1的上部直径由小变大,定位凸柱1的上端有螺纹,通过钢垫7、螺母8,与定位凸柱固定套6固定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但定位凸柱1在磨损后是可以更换新的。
定位凸柱1的下部直径小于定位凹孔套2的内径,与定位凹孔套2的内径之间留有间隙。
进行合模工作时,滚塑模具下部3和滚塑模具上部4相互靠近,相对位置大致对齐,可以存在很大的误差。
当定位凸柱1下部中直径较大的一段进入定位凹孔套2内的时候,由于机械力的强制作用,滚塑模具下部3和滚塑模具上部4的相对位置会逐渐趋于一致,误差迅速减小,直到模具完全合拢、封闭后,定位凸柱1进入定位凹孔套2,模具精确地靠在一起,模具两部分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得到保证,模具的内表面顺利对正,下道工序中固定模具的螺丝孔会处于同一轴线上,方便螺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晓;王福全;林建元,未经黄志晓;王福全;林建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材料“三开式”平底冷压模
- 下一篇:喷嘴清料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