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脱圈压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779.8 | 申请日: | 2013-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迅;陈侃;蔡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浩大轮胎测试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2 | 分类号: | G01M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脱圈压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试验的部件,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脱圈压块。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无内胎轮胎的最小脱圈阻力能够符合设计要求,使无内胎轮胎的安全性能达到要求,必须对无内胎轮胎进行脱圈阻力试验。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根据ISO10191:1993《轿车胎轮性能的检验-室内试验方法》和GB4504-1998《轿车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试验方法》的要求,对轿车无内胎轮胎进行脱圈阻力试验。
随着汽车市场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的脱圈阻力试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名义直径19.5″~24.5″的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的脱圈阻力试验,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设计出一种用于名义直径19.5″~24.5″的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试验的新型脱圈压块,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脱圈压块,这种新型脱圈压块适用于名义直径19.5″~24.5″的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的脱圈阻力试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脱圈压块,其特征在于:本新型脱圈压块的形状呈月牙状;本新型脱圈压块有一个弧形外表面B2和一个弧形内表面B3,弧形外表面B2和弧形内表面B3与竖直面B0的夹角α为10°,弧形外表面B2和弧形内表面B3之间有一个等距离弧形面B1,等距离弧形面B1的半径R1在322mm~326mm之间;本新型脱圈压块的纵向宽度L在581mm~585mm之间;本新型脱圈压块的下端为一个弧形线l,弧形线l的半径R2在427mm~431mm之间;本新型脱圈压块其下部的横截面为圆弧状l0,圆弧状l0的半径R0为25mm;本新型脱圈压块的中心高度H0为146mm;本新型脱圈压块的左右两端高度H1均为68mm。
在本新型脱圈压块中,夹角α=10°、半径R0=25mm、中心高度H0=146mm和左右两端高度H1=68mm均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尺寸;
由于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的名义直径在19.5″~24.5″之间,所以,等距离弧形面B1的半径R1最好规定在322mm~326mm之间;
上述纵向宽度L由半径R1计算得出:
L=457×R1÷324=581mm~585mm;
通过方程式[(146×R2-1462×0.5×L)÷(R2-1462)]2+(R-78)2-[(R3-73×L×R)/(R2-1462)]2=0,可以计算得出半径R2=427mm~431mm。
对名义直径19.5″~24.5″的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进行脱圈阻力试验的时候,本新型脱圈压块以设定的速度下降,向轮胎的胎侧外表面施加压力,直到轮胎与轮辋脱开或达到规定的最小脱圈阻力时为止。
在试验过程中,由于本新型脱圈压块的纵向宽度L在581mm~585mm之间,半径R1在322mm~326mm之间,所以,本新型脱圈压块的下端在横向上能够与轮胎的胎侧外表面达到最好的匹配;
同时,又由于本新型脱圈压块的半径R2在427mm~431mm之间,所以,本新型脱圈压块的下端在纵向上能够与轮胎的胎侧外表面达到最好的匹配;
因此,本新型脱圈压块满足了名义直径19.5″~24.5″的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试验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对名义直径19.5″~24.5″的载重汽车无内胎轮胎进行脱圈阻力试验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浩大轮胎测试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浩大轮胎测试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