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层洞口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605.1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3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修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层 洞口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楼层洞口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楼层洞口防护多为施工现场自行搭设,无标识规定,五花八门,耗时且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楼层洞口防护结构,它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楼层洞口的防护效果好,且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楼层洞口防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楼层洞口的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由置于楼层洞口上的止挡部和卡设于楼层洞口的卡接部构成,所述防护框架内部设有防护网。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框架由角钢围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固定于防护框架的内部,且防护网顶部与防护框架的止挡部的顶部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框架的止挡部设置有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框架和防护网的表面设置有安全标识层。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框架内部紧贴防护网设置有加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结构由纵横交错设置的扁铁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为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将防护框架的卡接部卡设于楼层洞口内,止挡部可以防止防护框架从洞口掉落,防护框架内部的防护网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避免施工人员不小心在楼层洞口处踩空,以及避免楼层上的物品从楼层洞口掉落,本实用新型设置规范,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重复使用。防护框架由角钢围合而成,材料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制造。防护网的顶部与防护框架的止挡部的顶部齐平,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平整的顶面,防护效果更好。防护框架的止挡部上开设有安装孔,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楼层地面上,避免本实用新型被轻易取下,增加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表面设置安全标志层,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很好的安全提示作用。防护框架内部设置加强结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框架;2、防护网;3、加强结构;4、安装孔;5、楼层洞口;6、膨胀螺栓;11、止挡部;12、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楼层洞口防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楼层洞口5的防护框架1,所述防护框架1由置于楼层洞口5上的止挡部11和卡设于楼层洞口5的卡接部12构成,所述防护框架1由角钢围合焊接而成,材料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制造。所述防护框架1内部设有防护网2,所述防护网2为钢丝网。所述防护网2焊接于防护框架1的内部,且防护网2顶部与防护框架1的止挡部11的顶部齐平。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框架1内部紧贴防护网2设置有加强结构3,所述加强结构3由纵横交错设置的扁铁构成。
所述防护框架1的止挡部11设置有安装孔4。所述防护框架1和防护网2的表面设置有安全标识层,安全标识层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很好的安全提示作用。
使用时,将防护框架1的卡接部12卡设于楼层洞口5内,通过穿设于防护框架1的止挡部11上的安装孔4内的膨胀螺栓6,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固定在楼层地面上,防护框架1的止挡部11可以防止本实用新型从洞口掉落,防护框架1内部的防护网2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避免施工人员不小心在楼层洞口5处踩空,以及避免楼层上的物品从楼层洞口5掉落,本实用新型设置规范,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