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型高速编织机的主动放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339.2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5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普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继锋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型 高速 织机 主动 放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型高速编织机的主动放线机构,属于电线电缆制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中型高速编织机主要适用于数据通信线缆、控制线缆、数字线缆、音频线缆等各种线缆的外网层编织,所用的编织丝通常是线经为0.08~0.20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芯线直径不大于14mm。现有中型高速编织机的编织芯线释放都采用被动放线机构,通过拉紧编织芯线拉动放线盘转动放线,并使用磨擦片控制放线张力大小。被动放线能满足一般线缆的生产要求,但有些线缆对承受放线张力的要求较高,编织芯线承受大拉力后会造成线缆的性能及质量下降。此类线缆生产时,需使用较小的放线盘,造成频繁换盘;磨擦片不易精确控制放线张力,这严重影响了电线电缆厂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编织高要求线缆的放线张力稳定、微调精准、反映灵敏、放线平稳、结构紧凑的中型高速编织机的主动放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中型高速编织机的主动放线机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放线装置和放线张力控制装置装于中型高速编织机的下部;放线装置由放线轴、线盘顶头Ⅰ、线盘顶头Ⅱ、线盘带动销、放线被动齿轮、放线传动轴、放线主动齿轮、放线同步带轮、电机同步带轮和放线电机构成;放线轴一侧装放线被动齿轮,轴上套有线盘顶头Ⅰ、线盘顶头Ⅱ,用螺钉固定;放线轴两端装有轴承,并架于中型高速编织机机架上,能自由转动;线盘顶头Ⅱ的固定螺钉顶在放线轴长槽内,与之一起转动,顶头手柄处装有线盘带动销,卡住放线盘;放线传动轴经两只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装于中型高速编织机机架上,一端装放线主动齿轮与放线被动齿轮啮合,另一端装放线同步带轮经同步带与电机同步带轮连接;放线电机固定于中型高速编织机机架上;放线盘两端内孔套在线盘顶头Ⅰ、线盘顶头Ⅱ上,放线电机经电机同步带轮、放线同步带轮、放线主动齿轮和放线被动齿轮带动放线盘转动放线。
所述的放线张力控制装置由支架、轴承套、转轴、转轴齿轮、电位器、电位器齿轮、电位器固定座、摆臂、螺杆、调节螺套、上挡块、下挡块、多槽导轮Ⅰ、导轮轴Ⅰ、多槽导轮Ⅱ、导轮轴Ⅱ和井字架构成;转轴经轴承套装于支架上,一端装转轴齿轮,另一端装摆臂;摆臂一侧装导轮轴Ⅱ,另一侧装螺杆,调节螺套旋于螺杆上;电位器经电位器固定座固定于支架上,轴上的电位器齿轮与转轴齿轮啮合;上挡块、下挡块、导轮轴Ⅰ和井字架都装于支架上。多槽导轮Ⅰ、多槽导轮Ⅱ分别装于导轮轴Ⅰ、导轮轴Ⅱ上。
放线盘上的芯线经井字架绕过多槽导轮Ⅰ和多槽导轮Ⅱ至中型高速编织机机芯处;芯线上的放线张力克服摆臂重力使摆臂摆动,并经转轴、转轴齿轮、电位器齿轮带动电位器轴转动;若芯线上的放线张力过大时,摆臂摆动上抬,电位器控制放线电机加速,放线盘加速放线;当芯线上的放线张力过小时,摆臂摆动下降,电位器控制放线电机减速,放线盘减速放线,始终使芯线上的放线张力保持稳定,平稳放线。
本实用新型由放线装置和放线张力控制装置组成。放线装置由放线轴、线盘顶头Ⅰ、线盘顶头Ⅱ、线盘带动销、放线被动齿轮、放线传动轴、放线主动齿轮、放线同步带轮、电机同步带轮和放线电机组成。放线张力控制装置由支架、轴承套、转轴、转轴齿轮、电位器、电位器齿轮、电位器固定座、摆臂、螺杆、调节螺套、上挡块、下挡块、多槽导轮Ⅰ、导轮轴Ⅰ、多槽导轮Ⅱ、导轮轴Ⅱ和井字架组成。其特点在于:
1.使用电机提供放线动力,通过电位器控制电机转速,使之平稳放线。
2.采用摆臂式张力控制机构,通过调整摆动组件重心位置来控制放线张力大小,使放线张力稳定,微调精准。
3.使用多槽导轮组。当快速编织,放线速度变化时多槽导轮组起缓冲作用,使放线张力稳定,避免了对线缆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中型高速编织机的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线装置外形图;
图3、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普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普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3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