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接式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266.7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童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弋康 |
主分类号: | F16L37/56 | 分类号: | F16L37/56;F16L37/2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接式 导流 装置 | ||
1.一种快接式导流装置,包括至少一锁闭单元(1)和与锁闭单元配合的解锁单元(2),所述锁闭单元(1)包括:锁闭壳体(11),该锁闭壳体(11)内形成有流体流经其中的锁闭阀孔(12);形成于锁闭阀孔(12)周边壁上的锁闭阀座(13);以及布置在锁闭阀孔(12)内并可沿锁闭阀孔(12)前后移动的锁闭阀瓣(14);该锁闭阀瓣(14)沿周向设有与锁闭阀座(13)相配合的锁闭凸部(14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壳体(11)上形成有一与锁闭阀孔(12)出口端连通的锁闭接头(111),所述锁闭阀瓣(14)靠近锁闭凸部(141)的一端连接有一锁闭弹簧(15),锁闭凸部(141)在该锁闭弹簧(15)的压力作用下与锁闭阀座(13)紧密接触以关闭锁闭阀孔(12),所述锁闭阀瓣(14)远离锁闭凸部(141)的一端伸入锁闭接头(111)内;锁闭阀孔(12)周边壁上形成有作用于锁闭弹簧(15)的锁闭挡部(16);所述解锁单元(2)包括有与该锁闭接头(111)相配合的解锁接头(211);解锁接头(211)内设有与所述锁闭阀瓣(14)相配合的解锁阀瓣(24),锁闭阀瓣(14)在解锁阀瓣(24)配合而离开锁闭阀座(13)以开启锁闭阀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单元(2)还包括:解锁壳体(21),该解锁壳体(21)内形成有流体流经其中的解锁阀孔(22);以及形成于解锁阀孔(22)周边壁上的解锁阀座(23);所述解锁阀瓣(24)布置在解锁阀孔(22)内并可沿解锁阀孔(22)前后移动,解锁阀瓣(24)上设有与解锁阀座(23)相配合的解锁凸部(241),解锁阀瓣(24)的一端连接一解锁弹簧(25),解锁阀瓣(24)在解锁弹簧(25)的压力作用下与解锁阀座(23)紧密接触以关闭解锁阀孔(22),解锁阀孔(22)的周边壁上形成有一与解锁弹簧(25)配合的解锁挡部(26);所述解锁接头(221)与解锁阀孔(22)连通,解锁阀瓣(24)与锁闭阀瓣(14)配合而离开解锁阀座(23)以开启解锁阀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壳体(11)上形成有一与锁闭阀孔(12)进口端连通的锁闭接管(17),所述锁闭接管(17)的外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一圈锁闭圆锥台;所述解锁阀体(21)上形成有一与解锁阀孔(22)进口端连通的解锁接管(27),所述解锁接管(27)的外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一圈解锁圆锥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接头(211)与锁闭接头(111)为套接连接,解锁接头(211)的外壁与锁闭接头(111)的内壁之间设有胀紧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壳体(11)由锁闭上壳体(115)和锁闭下壳体(116)连接而成,所述锁闭阀座(13)位于锁闭上壳体(115)内,所述锁闭挡部(16)位于锁闭下壳体(116)内; 所述解锁壳体(21)由解锁上壳体(215)和解锁下壳体(216)连接而成,所述解锁阀座(23)位于解锁上壳体(215)内,所述解锁挡部(26)位于解锁下壳体(21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阀瓣(14)上与锁闭阀座(13)接触处设有锁闭密封圈(144);解锁阀瓣(24)上与解锁阀座(23)接触处设有解锁密封圈(24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锁闭单元(1)和解锁单元(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壳体(11)的外围包覆有锁闭外壳(4),所述解锁壳体(21)的外围包覆有解锁外壳(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接式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外壳(4)上活动连接有解锁按钮(47),该解锁按钮(47)包括与用于卡住解锁壳体(21)的卡部和用于释放解锁壳体(21)的按部,解锁壳体(21)上设有与卡部配合的凹部(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弋康,未经童弋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2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阵列结构
- 下一篇:改进的顶杆止推小车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