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5951.8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田;向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光田;向红兵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
背景技术
炉具以燃气作为燃料,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炉具的炉腔体内一般包括一个整体空腔和进气管,进气管中的燃气进入炉腔体内后再流入燃烧板燃烧。采用这样的整体空腔的结构,燃气在进入炉腔体之后容易发生混串、不均匀,使得一部分燃烧板比较充分、火力较大,而另一部分则不太充分、火力不足,影响了燃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炉具存在燃烧不均匀、充分的不足,提供一种炉具,该炉具可以使燃气在进入炉腔体内后不易发生混串,进入燃烧板之后燃烧更均匀、更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炉具,包括炉腔体、以及设于炉腔体上的燃烧板,所述炉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炉腔体分离成外腔体、内腔体,所述外腔体、内腔体上分别设有外进气管、内进气管。
优选地,所述炉腔体内设有带通孔的分气板,所述分气板位于所述外腔体、内腔体顶部并与所述隔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腔体内对应所述内进气管口处设有分流装置,当内进气管中的燃气进入内腔体时,遇到分流装置,燃气则会分流至充满整个内腔体,从而避免燃气进入内腔体之后直接冲流至燃烧板导致燃气在燃烧板上燃烧不均匀。
优选地,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板和至少两根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连接在所述内腔体壁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分流板。
优选地,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分气板上,且所述每个通孔直径2~3mm的圆孔。
分气板上的通孔可以进一步的对外腔体、内腔体内的燃气均匀分流至燃烧板进行燃烧,进过实验综合燃气均匀流燃烧效率和成本因素而考虑的通孔直径优选范围为2~3mm。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圆环形薄板,且垂直设于所述炉腔体底部,所述隔板内侧为所述内腔体、外侧为所述外腔体。
优选地,所述外进气管设于所述外腔体侧壁,所述内进气管设于所述内腔体底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隔板将炉具的炉腔体隔离为外腔体和内腔体,分别通过外进气管、内进气管通入燃气,避免了炉腔体内的燃气发生混串,提高了燃烧效率;另外炉腔体内设置的分气板和分流板,进一步的将燃气分散均匀化,是燃气进入燃烧板之后燃烧更为均匀、更为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炉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炉腔体,101、外腔体,102、内腔体,2、外进气管,3、内进气管,4、隔板,5、燃烧板,6、分气板,7、分流板,8、支撑杆,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炉具,包括炉腔体1、以及设于炉腔体1上的燃烧板5,所述炉腔体1内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所述炉腔体1分离成外腔体101、内腔体102,所述外腔体101、内腔体102上分别设有外进气管2、内进气管3。
其中炉腔体1内设有分气板6,分气板6位于外腔体101、内腔体102顶部并与隔板4相连接连接,同时分气板6上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9,进入外腔体101、内腔体102的燃气通过分气板6进入燃烧板5进行燃烧;通过实验综合燃气均匀流燃烧效率和成本因素而考虑的,通孔9直径优选为2~3mm的范围,如图3所示。
为了将设计合理,由于炉腔体1截面为圆形,将隔板4设计为圆环形薄板并垂直设于炉腔体1底部,并与炉腔体1同心,隔板4内侧为内腔体102、外侧则为外腔体101,且外进气管2设于外腔体101侧壁,内进气管3设于所述内腔体102底部。这样采用隔板4将炉具的炉腔体1隔离为外腔体101和内腔体102,分别通过外进气管2、内进气管3通入燃气,避免了炉腔体1内的燃气发生混串,提高了燃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光田;向红兵,未经黄光田;向红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5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厨房
- 下一篇:一种耐用的煤粉燃烧器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