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5644.X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励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彩玲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急用 安全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属于汽车安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在设计制造上均以陆上使用为主,少量水陆两用汽车能深涉水,但价格高昂,且陆上使用性能降低,普通消费者不会购买,但在洪涝灾害时,使用普通汽车会受到较大财产损失,如台湾及一些沿海城市经常会发生台风进而引发强降雨,在排水系统不够顺畅的区域,易产生积水,使过往、停靠的车辆因浸水而导致内部结构故障。而至今为止尚没有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能避免如上述自然灾害对车辆造成的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当地面的积水深度将对汽车的内部机构造成损害时,可及时启动应急装置,使汽车漂浮于水面,对汽车提供保护,消除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控制器,其气体发生装置包括非可燃气体发生器和若干气囊,气囊设置于气囊槽内,气囊槽设置于汽车本体的底盘四周;所述气囊通过气管连接非可燃气体发生器,控制器设置于汽车驾驶舱内;所述控制器连接气体发生装置。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其气囊包括内层和外层。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其内层使用塑料薄膜材质制成,外层使用橡胶材质制成。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其气囊的内层和外层之间通过气嘴连接。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其气囊的数量为六个,车头和车尾各设置有一个,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
优化的,上述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其气囊的数量为四个,车头和车尾各设置有一个,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汽车安装本实用新型后,控制器使气体发生装置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托载汽车底盘,使汽车漂浮于水面,避免其内部构件浸水引发故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在洪涝灾害时能保护汽车及车上人员、物品的安全,当拆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漂浮装置后,汽车可恢复原有行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汽车应急用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气体发生装置1和控制器2,其气体发生装置1包括非可燃气体发生器11和若干气囊12,气囊12设置于气囊槽13内,气囊槽13设置于汽车本体的底盘四周;所述气囊12通过气管14连接非可燃气体发生器11,控制器2设置于汽车驾驶舱内;所述控制器2连接气体发生装置1。气囊12包括内层121和外层122。内层121使用塑料薄膜材质制成,外层122使用橡胶材质制成。气囊12的内层121和外层122之间通过气嘴123连接。气囊12的数量为六个,车头和车尾各设置有一个,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气囊12的数量为四个,车头和车尾各设置有一个,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汽车安装本实用新型后,控制器使气体发生装置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托载汽车底盘,使汽车漂浮于水面,避免其内部构件浸水引发故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在洪涝灾害时能保护汽车及车上人员、物品的安全,当拆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漂浮装置后,汽车可恢复原有行驶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它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彩玲,未经励彩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5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