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泡剂合成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5459.0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4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銮威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泡剂 合成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合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消泡剂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业生产中,泡沫是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与问题,干扰正常生产,严重时甚至会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泡沫的消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和机械法,物理法和机械法操作简单,但是效果不理想。所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化学消泡法,即使用消泡剂控制生产过程中泡沫的形成和破坏已形成的泡沫。近年来,消泡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制浆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制药发酵、涂料油墨、水处理等工业生产中。
消泡剂合成反应釜在消泡剂生产工艺中,是至关重要的设备,设备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消泡剂的生产效率及质量。现有的消泡剂合成反应釜加工和安装复杂;反应釜有效换热面积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盘管主要靠两端与加热腔连通并固定在内壁上,这难以支撑盘管的重量,容易发生断裂,造成停工停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泡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为加夹层腔,内壳体内为反应腔,在所述反应腔内沿内壁的周边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接口分别连通所述夹层腔;在所述反应腔内还安装有搅拌机构。
所述换热管沿内壁的周边均匀分布。
所述换热管沿反应腔的轴向设置。
所述换热管的两端接口上下垂直对应设置。
所述换热管的轴线位于反应腔横截面的1/3到2/3半径的圆周上。
所述换热管为直管。
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5~16根。
所述搅拌机构为桨片式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泡剂合成反应釜,该反应釜对物料加热或冷却更为均匀,安装使用简便,换热管的安装比盘管更为牢靠,还能形成屏障起到扰流作用,以避免反应物料做圆周运动,同时还能很方便的在反应釜内设置搅拌机构。由于每根换热管单独和夹层腔连接,使整个反应腔在需要变温时温度能更快地达到设定值,而且反应腔内各点的变温幅度均匀一致;同时,还可以更方便根据不同反应条件的需要增加或减少换热管数量,即使有其中一部分换热管发生堵塞故障时,其余换热管仍能发挥作用,进而维持基本的反应条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合成反应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消泡剂合成反应釜,参见图1、图2,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3,外壳体1与内壳体3之间形成加夹层腔2,内壳体3内为反应腔4,在该反应腔4内沿内壳体3内壁的周边均匀布设有八根竖直的换热管5,且各换热管的轴线位于反应腔横截面的1/2半径的圆周上,各换热管的两端接口分别连通所述夹层腔2;在所述反应腔4内还安装有桨片式搅拌器6。外壳体1设置有冷媒或热媒的进口7和出口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銮威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銮威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5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料斗墙板机器人浮动抓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修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