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张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4926.8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周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火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张线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金具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在通过耐张塔时,需要将输电线固定在耐张塔的耐张绝缘子上,并使用跳线对架空输电线进行引流以完成架空输电线的跨越连接,这时需要使用耐张线夹完成架空输电线与耐张绝缘子之间的固定。
传统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铝管、连设在所述耐张铝管一端的钢锚、引流线夹以及连接所述耐张铝管与所述引流线夹的引流板;所述引流线夹的一端为中空管,另一端为平直板;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平直板单面接触并通过螺栓紧固组件固定连接。由于引流板与平直板是单面接触,接触面小,当大电流通过时则会发生引流板和引流线夹发热、甚至烧红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耐张线夹的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了引流板与引流线夹的接触面,确保大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铝管、连设在所述耐张铝管一端的钢锚、引流线夹以及连接所述耐张铝管与所述引流线夹的引流板;所述引流线夹的一端为中空管,另一端为平直板;
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引流线夹相连的一端成型有两个凸板,两个所述凸板之间形成夹持平直板的夹缝,所述平直板与所述夹缝呈过盈配合并通过螺栓紧固组件进一步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缝靠近所述耐张铝管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缺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板与套设在所述耐张铝管上并焊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引流线夹的延伸方向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锚上设有拉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紧固组件由螺栓、与之配套的螺母以及垫圈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引流线夹相连的一端成型有两个凸板,两个所述凸板之间形成夹持平直板的夹缝,所述平直板与所述夹缝呈过盈配合并通过螺栓紧固组件进一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引流板与引流线夹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并且可靠连接,保证了大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缝靠近所述耐张铝管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缺槽,设置缺槽可保证两凸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引流线夹的平直板能够更容易的插入夹缝中,并且与夹缝侧壁充分接触。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所述引流板与套设在所述耐张铝管上并焊接,采用这种结构可将引流板与耐张铝管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耐张线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从A向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耐张铝管;2-钢锚;21-拉环;3-引流线夹;31-中空管;32-平直板;4-引流板;41-凸板;5-夹缝;6-缺槽;7-螺栓紧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耐张线夹的一种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耐张线夹,包括耐张铝管1、连设在所述耐张铝管1一端的钢锚2、引流线夹3以及连接所述耐张铝管1与所述引流线夹3的引流板4;所述钢锚2上设有拉环21;所述引流线夹3的一端为中空管31,另一端为平直板32;所述引流板4与所述引流线夹3相连的一端成型有两个凸板41,两个所述凸板41之间形成夹持平直板32的夹缝5,所述平直板32与所述夹缝5呈过盈配合并通过螺栓紧固组件6进一步固定,所述螺栓紧固组件6由螺栓、与之配套的螺母以及垫圈构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引流板4与引流线夹3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并且可靠连接,保证了大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缝5靠近所述耐张铝管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缺槽7,设置缺槽7可保证两凸板41具有一定的弹性,引流线夹3的平直板32能够更容易的插入夹缝5中,并且与夹缝5的侧壁充分接触。
为了使所述引流板4与耐张铝管1可靠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4套设在所述耐张铝管1上并焊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引流线夹3的延伸方向相同。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火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火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49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