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襻上镶嵌有药物缓释微囊的人工晶状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064460.1 申请日: 2013-02-01
公开(公告)号: CN203089455U 公开(公告)日: 2013-07-31
发明(设计)人: 姚克;滕文琪;崔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分类号: A61F2/16 分类号: A61F2/16;A61F9/00;A61M31/00;A61L27/54;A61L27/50;A61L27/18
代理公司: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代理人: 王洪新
地址: 310009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镶嵌 药物 缓释微囊 人工 晶状体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替代眼内晶状体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尤其是一种能抑制白内障术后微生物感染及拮抗炎症反应、预防和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襻上镶嵌药物缓释微囊的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是全世界范围致盲的首要原因;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法是手术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虽然白内障手术目前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可能导致手术后视力的下降甚至失明;如白内障术后的细菌性眼内炎、后发性白内障等。大多数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在手术后,其中90%的病例是由细菌引起的(多数为白内障手术引起)。Allen等报告3万例白内障手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57%,发展中国家的发生几率远远高于发展国家;尽管该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不高,而且随着无菌操作的规范及药物的应用,其发生率还在进一步降低;但是因其预后极差及高致盲率,其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后发性白内障则是由于白内障摘除后晶状体皮质残留或未完全吸收继而发生浑浊而导致的并发症,可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及远期视力。尽管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几率,也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完善而下降,但是仍然有12.4‑17.6%的白内障手术病人术后不得不接受Nd‑YAG激光手术,不仅因此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费用负担,还使激光手术所带来的相应并发症(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风险增加。因此,对于白内障术后主要的细菌性眼内炎及后发性白内障并发症,我们除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更应该试图进一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白内障术后的视觉效果。

现有的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往往因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手术切口或借助植入物进入眼内繁殖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大约60%‑80%的病例是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10%‑15%是革兰阴性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杆菌。众多研究者试图通过改善人工晶状体本身属性或者引入抗炎物质来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中国专利CN1701769A“表面磷脂修饰的软性人工晶状体及其制造方法”,是将疏水性的人工晶状体接触前房的前表面通过磷脂修饰改性为亲水性,从而减少细菌和炎症细胞在人工晶状体的粘附,以此来降低炎症发生率;中国专利CN1608601A“具有光催化涂覆的人工水晶体”,是通过在人工晶体表面涂覆光催化物质,经过光线激发而产生自由基,从而消灭眼前房的微生物,预防和抑制眼内炎;它们虽然能通过改善表面性质或者激发周围抗炎物质来一定程度地抑制眼内炎,但尚有以下缺点:1)所能影响的范围仅限于人工晶体表面或者附近区域,范围不够,抑菌能力有限;2)亲水性或者自由基等对眼内炎的抑制作用及抑制程度并不确定、可调性不高。而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白内障摘除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所发生的上皮‑间叶细胞转分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晶体纤维再生等。多年以来,很多研究者从研究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种类以及给药方式多个方面入手,对人工晶状体本身进行了完善:例如中国专利CN101269240A“表面带有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膜的人工晶状体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抗体沉积到人工晶状体表面来原位抑制后发性白内障;中国专利CN101053680A“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状体”、CN200973766Y“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则是分别通过涂层或赤道部外侧来固定药物。他们虽然能通过原位的抗体抑制或者是局部浓度的药物来抑制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但他们或者是只能通过接触式的抗体抑制来发挥作用,所能抑制的范围较小;或者所形成的药物涂层稳定性差、且存在药物突释的可能性大,从而可能对眼内其他组织有毒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晶状体,该人工晶状体应能有效抑制白内障术后微生物感染、拮抗炎症反应、大大减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感染的发生率、预防和抑制后发性白内障从而提高术后的视觉效果,并且不影响人工晶状体的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稳定性,尤其对人体角膜内皮、睫状体上皮细胞、虹膜、脉络膜以及视网膜等眼内各组织无毒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襻上镶嵌有药物缓释微囊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襻上制有至少一个襻孔,襻孔中镶嵌着带有抗炎或/和抗后发性白内障药物的缓释微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襻上镶嵌有药物缓释微囊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襻上制有至少一个襻孔,襻孔中镶嵌着带有抗炎或/和抗后发性白内障药物的缓释微囊。

所述缓释微囊,是内部为微囊内核、表面沉积有层层自组装多层纳米膜的球状结构。

所述的襻孔是盲孔或通孔,孔径为100‑800微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4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