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久防静电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4234.3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0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博尔特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E04F15/18;B32B15/02;B32B27/04;B25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久 静电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产品,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面或工作台面永久防静电的垫板。
背景技术
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无处不在,不经意之间手与工作台相擦,鞋子与地面相擦都会产生高达几千伏的静电,经过积累甚至可以高达几万伏。许多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都经受不住如此高的静电,为此,消除静电的危害成为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必须要做的工作。传统的防静电方法是直接采用电阻值较低的金属材料将电子产品周围产生的静电电荷引入接地端,如中国专利局在2002年11月27号公开的公告号为CN2522516Y的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全钢防静电地板》,该全钢防静电地板,它有钢板、贴面板及支架,贴面板上开设倒角。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越来越精巧,电子元器件的精密度越来越高,对静电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如奔腾处理器只要有5伏的静电就会被损伤,从而对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环境的防静电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防静电方法由于金属的电阻值极低,使静电电荷引入接地端的时间过短,静电电荷在引入接地端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静电反冲效应,使一些敏感的电子元器件被击穿,这种电阻值过低的防静电产品已不适应现在的电子产品的防静电要求。为解决此问题,有些厂家开始开发非金属材料和活性抗静电剂混合成形出电阻值为106Ω至109Ω的防静电产品,该产品是利用活性抗静电剂的吸湿功能,使非金属材料表面保持湿润而具有较好的防静电功能。但由于该产品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活性抗静电剂的不断挥发,防静电功能越来越差,需要经常换新,造成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静电有效泄放功能可以长期保持最佳状态,不会出现静电反冲现象,适用于对静电高敏感的电子产品的防静电要求的永久防静电垫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久防静电垫板,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外侧面设有对静电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层,缓冲层的电阻值为106Ω至109Ω。静电放电时间过快,小于0.1秒,会产生静电反冲效应;静电放电时间过慢,大于2秒,静电放电速度小于静电产生的速度,静电会累加,产生较高的静电。由于在导电层的外侧面设置电阻阻值为106Ω至109Ω的缓冲层,使得静电通过缓冲层放电的时间处于0.1秒至1.8秒之间,这样既可以消除静电反冲效应,又可以消除静电的累积效应,确保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的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层的电阻值为103Ω至105Ω。由于缓冲层的厚度较薄,一般在0.5mm至1mm之间取值,所以导电层的静电放电速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的安全,所以导电层的电阻值在103Ω至105Ω之间取值最为理想。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与导电层复合热粘为一体。复合热粘的连接强度较大,使得缓冲层与导电层之间不会出现非预期脱开,确保静电放电的最佳组合持续有效。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层和缓冲层均由纳米级的金属离子与塑胶体混合成型而成。导电层和缓冲层采用同种材质的胶体作为基体,使得复合热粘的连接强度更好,同时通过混入不同比例的纳米级的金属离子使之可以具有不同的适宜阻值。由于纳米级的金属离子不具有挥发性,使之防静电效果可以长期持续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阻阻值为106Ω至109Ω缓冲层的设置,使之不会出现静电反冲效应,即使对静电高敏感的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也可以确保安全;由于纳米级的金属离子不具有挥发性,导电层、缓冲层的阻值固定不变,使之最佳的防静电效果长期持续有效,无需经常更换产品;由于导电层和缓冲层的电阻阻值与空气温度、湿度无关,所以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无需控制,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同时扩大产品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博尔特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博尔特塑胶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42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