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丛式井快速移运钻机电缆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590.3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田力;廖玉华;王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1/00 | 分类号: | E21B41/00;F16L3/01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王芸 |
地址: | 6183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丛式井 快速 钻机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机线缆槽,尤其是一种双排丛式井快速移运钻机电缆槽。
背景技术
双排丛式井包括两排沿纵向延伸的A排井位和B排井位,其井位布置如图1所示,对于这样的井位,常用的方式是采用步进式平移钻机、列车式平移钻机逐排钻井,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步进式钻机在平移至下一排井位时,需要在完成该排井位后,将钻机主体部分进行解体搬家,再另行移至下一排井位组装后钻井,钻机的解体、组装和搬家耗时长、操作繁琐;
列车式钻机使用液缸推动钻机进行平移,与步进式钻机不同的是,列车式钻机在平移时要将动力系统,固控系统等一起移动,但其也只能在同一直线上平移,如果要将钻机移至另一排井,则需要将钻机全部进行解体,搬家至下一口井位再进行安装,而且列车式钻机还多了庞大的平移导轨系统,列车式钻机搬家和解体的时间甚至比步进式钻机还多。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钻机电缆槽均是设置于钻机的底部,通过电缆槽本体的伸出和回缩来适应不同远近距离的井位,以将从控制柜中出来的电缆布置到钻机上的绞车、液压站、转盘驱动装置等设备上,对于上述常规的丛式井钻机电缆槽,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电缆槽布置于各排井位的直线方向上伸展、回缩,当需要进行下一排井位的作业时,电缆槽需要拆卸、并移动至下一排井位的直线方向上,再重新组装,操作过程繁琐,且反复安装、拆卸耗时长。
2、电缆槽的延伸、回缩是通过电缆槽本体的移动来实现,平移机构复杂且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当需要移至下一排井位作业时,无需将电缆槽反复拆装、移运的双排丛式井快速移运钻机电缆槽,尤其适用于双排丛式井的施工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排丛式井快速移运钻机电缆槽,包括设置于井场的电缆槽体,所述电缆槽体内部收纳有线缆,所述井场设置有至少两个井口列,各井口列均沿纵向分布有若干个井口,所述线缆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上,所述电缆槽体设置于相邻两个井口列之间。
采用这样的结构,当钻机沿纵向完成其中一个井口列中各井位的钻井作业以后,只需要在移动钻机前从钻机上拆除线缆、并将钻机移动至下一个井口列以后,再将线缆重新接上即可,电缆槽体本身无需反复拆装、移动,作业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电缆槽体沿纵向延伸,所述电缆槽体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的鞍座,所述鞍座能够相对于电缆槽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线缆搭设于鞍座上,当首、尾两个鞍座的距离增大时,所述线缆沿纵向展开,当首、尾两个鞍座的距离减小时,所述线缆沿纵向堆叠。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若干个活动的鞍座承载线缆,来适应不同远近距离的井位,线缆在电缆槽体内部储存方便、储量大,并且易于伸展和回缩,移动定位方便。
优选的,相邻两个鞍座之间设置有柔性拉索。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柔性拉索带动鞍座沿纵向铺展开来,带动电缆槽体内的线缆伸展延长,方便快捷地带动线缆延长至所需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电缆槽体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电缆槽体同向延伸,所述鞍座上设置有滚轮,所述鞍座通过滚轮与导轨相互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鞍座在电缆槽体上相对移动的导向性更好。
优选的,所述鞍座设置有用于承载线缆的拱形台,所述线缆通过拱形台的上端面搭接于鞍座上。采用这样的结构,线缆能够稳定可靠地贴合与拱形台上,在堆叠回收时整体呈波浪线型,即易于收展、同时亦可避免了线缆因弯折过度而损坏;在需要展开时,将折叠的线缆展平即可,收展速度快,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鞍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滚轮,所述电缆槽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导轨。
优选的,所述鞍座上设置有防倾翻卡柱,所述导轨的侧面设置有能够容纳防倾翻卡柱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轨同向延伸,所述防倾翻卡柱由导轨侧面插接于导向槽内。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防倾翻卡柱限制限制鞍座与电缆槽体的相对偏角,避免鞍座倾翻。
优选的,所述井场上设置有两个井口列,所述电缆槽体设置于两个井口列之间的对称轴线上。采用这样的结构,电缆槽体与两个井口列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线缆的转接容易、便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钻机沿纵向完成其中一个井口列中各井位的钻井作业以后,只需要在移动钻机前从钻机上拆除线缆、并将钻机移动至下一个井口列以后,再将线缆重新接上即可,电缆槽体本身无需反复拆装、移动,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排丛式井井位在井场布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5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I-E信号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头枕支杆的光电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