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547.7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海;却晓娥;李翠;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慧凤 |
地址: | 10009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植物 净化 污水 效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
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作为该技术核心组成部分的植物,其种类的选择尤为关键。测试植物净化能力的装置是实现准确、高效筛选植物的基础保障。目前,没有报道有这样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专门用于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可以准确的反应不同植物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包括培养桶1和空心柱形水循环管2、蠕动泵3和基质4;水循环管2的下端管壁上设若干孔7,水循环管2置于培养桶1的内部中心位置,培养桶1的内部设置基质4,水循环管2的下端埋于基质4中;蠕动泵3设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水管5插入水循环管2中内部,使进水管的管口位于水循环管2的底端,出水管6置于培养桶1的内部,出水管6的管口设于水循环管2的外侧。
所述装置中,所述水循环管2最好置于培养桶1的对称轴上。所述基质4为砾石。
所述培养桶1为带底无盖的柱形桶,直径为40cm,高60cm。
所述水循环管2的直径为8cm,高为65cm,水循环管2下端设的孔的直径为6mm。
所述水循环管2设置孔的管壁外侧包有尼龙纱布。这样,打孔部分被包裹上,以防直径小于孔径的杂物进入。
所述基质设置的高度为自培养桶底部到离培养桶顶部15cm处。
所述水循环管2设置孔的管壁位置为自水循环管2底部至三分之一高处。
上述装置使用时,将清洗干净的砾石基质装入培养桶,高度至桶顶下15cm处,将植物种于砾石基质中,然后将污水装入培养桶中至图1示水位高度9处,水位高度一般低于基质高度3‑5cm。蠕动泵3进水端硅胶进水管5伸入水循环管至底部,出水管6放入培养桶中。运行时,开启蠕动泵,污水从进水管吸入,从出水管流出到培养桶中,形成水循环。可以不同时期从出水管接取足量水样,进行各项水质指标的测试,与污水初始指标及未种植物的对照相比较,确定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定量的循环的污水中种植植物,并根据需要取样监测,可以量化的监测植物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并且装置体积小,使用简单,样品采集方便 快捷,样品完整均一。该装置体积小,室内外均可使用,因此植物筛选试验不受季节影响。水样采集方便快捷,水质均一、重复性好。该装置的砾石培养基质,便于整株植物样品的采集,完好的植物根系利于对其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的主视图;其中,1为培养桶,2为水循环管,3为蠕动泵,4为基质(砾石),5为蠕动泵的进水管,6为蠕动泵的出水管,7为水循环管下端管壁上设置的孔,8为植物,9为培养桶内水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的主视图;其中,1为培养桶,2为水循环管,3为蠕动泵,4为基质(砾石),5为蠕动泵的进水管,6为蠕动泵的出水管,7为水循环管下端管壁上设置的孔,8为植物,9为培养桶内水位。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的培养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的水循环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的蠕动泵的主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植物净化污水效果的装置包括培养桶1(图2)和空心柱形水循环管2(图3)、蠕动泵3(图4)和基质4;水循环管2的下端管壁上设若干孔7,水循环管2置于培养桶1的内部中心位置,培养桶1的内部设置基质4,水循环管2的下端埋于基质4中;蠕动泵3设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水管5插入水循环管2内部,使进水口位于水循环管2的底端,出水管6置于培养桶1的内部的水循环管2的外侧。
上述装置中,所述水循环管2最好置于培养桶1的对称轴上。基质4为砾石。
培养桶1为带底无盖的柱形桶,直径为40cm,高60cm。
水循环管2的直径为8cm,高为65cm,水循环管2下端设的孔的直径为6mm。
水循环管2设置孔的管壁外侧包有尼龙纱布。这样,打孔部分被包裹上,以防直径小于孔径的杂物进入。
基质设置的高度为自培养桶底部到离培养桶顶部15cm处。
水循环管2设置孔的管壁位置为自水循环管2底部至三分之一高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箱
- 下一篇:一种浮筒式无动力滗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