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坯上料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2038.2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明;马晓琴;李治学;金玉成;章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4 | 分类号: | B21B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坯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坯上料台架,尤其涉及一种满足多种坯料规格的钢坯上料台架。
背景技术
加热炉区上料台架是轧钢工艺中的重要设备,用于暂时存放坯料和运输坯料。
传统的上料台架只能运输常规的单一规格坯料,例如上料台架能够运输矩形坯料,从而轧制矩形坯料;上料台架能够运输H型钢等异性钢,从而能够轧制H型钢等异性钢。现有的加热炉区上料台架只能运输常规的单一规格坯料,不能进行多种规格钢型轧制,使得轧制设备利用率低,且前期轧制设备投资成本高。
因此,如何得到一种满足多种坯料规格要求、减少坯料对辊道冲击的上料台架,从而能够实现多种规格钢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机构,以同时满足多种规格坯料的运输与上料,从而实现降低投资成本,以及实现一线多能的技术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坯上料台架主要包括有固定梁、移钢小车和分钢器,其中,所述移钢小车与所述固定梁并列布置,所述分钢器设置于所述上料台架出口靠近上料辊道处,并置于台架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梁包括梁体和滑轨,其中,所述滑轨前端为斜坡,所述斜坡与上料辊道光滑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梁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配合固定销将所述滑轨固定到梁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钢小车包括有小车本体、小车本体通过链轮传动装置在电机的驱动下沿着移钢小车固定轨道做往复运动,所述链轮传动装置包括有主动链轮和将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联动起来的链条,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减速机连接于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钢小车还设置有拨爪,且所述移钢小车的拨爪高于固定梁。
进一步地,所述分钢器包括液压缸、连杆机构、所述液压缸和所述连杆机构均固定于固定梁上,所述连杆机构一端连接液压缸,另一端连接拨料小车,所述液压缸通过连杆机构驱动拨料小车在分钢器固定轨道上运行;所述拨料小车上设置有拨爪,所述分钢器的拨爪低于固定梁,高于上料辊道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钢坯上料台架可以同时满足平稳运输矩形坯料和异性坯料,实现了在一条压制生产线上完成矩形钢轨和H型钢轨的轧制,真正体现出一线多能的技术特点,省去了建设单一轧制的投资,进而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满足多种坯料规格的钢坯上料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钢坯上料台架的坯料运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够满足多种坯料规格的钢坯上料台架包括有固定梁1、移钢小车2和分钢器3,其中固定梁1包括梁体4和滑轨5,所述滑轨5前端为斜坡,该斜坡与辊道光滑衔接,从而减少了坯料在移入辊道时对辊道的冲击,进而避免损坏辊道;所述滑轨5为耐磨材质,并且为可拆卸式结构,便于更换,其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固定销相配合使得滑轨5固定在梁体4上。
所述移钢小车2与固定梁1并列布置,且所述移钢小车包括有小车本体6、小车本体6通过链轮传动装置在电机11的驱动下沿着移钢小车固定轨道12做往复运动,所述链轮传动装置包括有主动链轮9和将主动链轮9与从动链轮7联动起来的链条8,所述电机11通过传动轴与减速机10连接于主动链轮9,所述主动链轮9通过链条8带动从动链轮转动。所述移钢小车2上还设置有拨爪,所述移钢小车的拨爪高于固定梁1,且可同时推动几根坯料在固定梁上前行。
所述分钢器3设置于上料台架出口靠近上料辊道附近处,并且位于台架下方,这种设置方式有效的节省了工厂用地面积,使得加热炉区的场地能有效利用。所述分钢器包括液压缸13、连杆机构14、所述液压缸和所述连杆机构均固定于固定梁1上,所述连杆机构一端连接液压缸,另一端连接拨料小车,所述液压缸通过连杆机构驱动拨料小车15在分钢器固定轨道16上运行。所述拨料小车15上设置有拨爪,其低于固定梁,高于上料辊道面,并用以将处于斜坡处的钢坯平稳地逐根运输至上料辊道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2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压缩机高效型机组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轻质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