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脉冲激活一次锂电池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893.1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代江华;钟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孚安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14 | 分类号: | H01M6/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激活 一次 锂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激活一次锂电池的装置。
目前,国内一次锂电池的电压检测方式如下:开路电压检测(设备为量电机)—负载激活(设备为放电柜)—负载电压检测(设备为量电机),需三台设备,三个作业员操作,其中负载激活耗时15分钟—1小时,电压检测耗时1.5秒,作业过程长,不利于工业化连续生产。
在现有的检测方式中,最耗时的工位是负载激活,一般采用330Ω、200Ω或56Ω电阻加载(视电池型号不同选择不同的阻值),目的是用一定电流刺破电池内部的钝化膜,电流越高,钝化膜越容易打开。现有的负载激活主要有两种: 一、大电流(小电阻)连续激活,时间为3分钟—5分钟,钝化膜刺穿彻底,电池处于激活状态,无滞后现象,电池容量衰减较多(3%—5%),大电流放电对时间要求非常高,时间过长,电池容量消耗过多;二、小电流(大电阻)连续激活,时间为15分钟—1小时,电池容量衰减较少(2%—3%)时间过短,钝化膜无法刺破,钝化膜刺穿不彻底,电池处于半激活状态,电池存在滞后现象。小电流连续激活和大电流连续激活因其时间较长,且激活时间为连续,不可分解,不利于连续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脉冲激活一次锂电池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脉冲激活一次锂电池的装置,它包括用于接通或断开被激活电池两极的两个触头、被激活电池电极与触头之间串联的电阻,所述两个触头还分别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有控制装置。
更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凸轮,凸轮转轴连接有马达,凸轮的外沿与行程开关的触头接触,行程开关与驱动机构电连接。
优选地,它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检测滑台,检测滑台包括固定在工作平台两侧上的驱动机构,工作平台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开有滑槽,滑槽内固定L型滑块,L型滑块上安装有可在检测滑台前后移动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所述两个触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脉冲激活时间为3分钟—5分钟,减少了激活时间;脉冲激活可让钝化膜充分刺穿,钝化膜刺穿彻底,电池处于激活状态,无滞后现象;电池容量衰减较少(1.5%—2.5%);脉冲激活可将脉冲时间分解,利于连续生产。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脉冲激活时间为3分钟—5分钟,减少了激活时间;脉冲激活可让钝化膜充分刺穿,钝化膜刺穿彻底,电池处于激活状态,无滞后现象;电池容量衰减较少(1.5%—2.5%);脉冲激活可将脉冲时间分解,利于连续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机构、棘轮棘爪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量电机上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量电机上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量电机上等角视图。
其中:1—凸轮机构;1‑1—行程开关;1‑2—凸轮;1‑3—连杆;2—棘轮棘爪机构;2‑1—棘爪;2‑2—棘轮;3—电池;4—开路检测工位;5—开路NG推出工位;6—脉冲激活工位;7—负载检测工位;8—负载NG推出工位;9—开路检测表;10—负载检测表;11—马达;12—检测滑台;12‑1—驱动机构;12‑2—支撑板;12‑3—L型滑块;13—步进送料传输带;14—安装板;15—工作平台;16—开路电极开关;16‑1—触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脉冲激活一次锂电池的装置,它包括用于接通或断开被激活电池3两极的两个触头16‑1、被激活电池3电极与触头16‑1之间串联的电阻R,两个触头16‑1还分别连接有驱动机构12‑1,驱动机构12‑1为气缸驱动结构,驱动机构12‑1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凸轮1‑2,凸轮1‑2转轴连接有马达11,凸轮1‑2的外沿与行程开关1‑1的触头接触,行程开关1‑1与驱动机构12‑1电连接。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脉冲激活一次锂电池的装置,它包括用于接通或断开被激活电池3两极的两个触头16‑1、被激活电池3电极与触头16‑1之间串联的电阻R,两个触头16‑1还分别连接有驱动机构12‑1,驱动机构12‑1为气缸驱动结构,驱动机构12‑1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凸轮1‑2,凸轮1‑2转轴连接有马达11,凸轮1‑2的外沿与行程开关1‑1的触头接触,行程开关1‑1与驱动机构12‑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孚安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孚安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1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