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282.7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吴世枢;佟铁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52 | 分类号: | F16D65/5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张奇洲;华辉 |
地址: | 529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用 调节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的调节杆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制动装置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汽车的制动器在工程的过程中,因磨擦片磨损造成摩擦片与制动毂的间隙过大,会导致制动性能降低,也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行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汽车的制动器上一般都会安装有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的作用是当摩擦片与制动毂的间隙超过规定值时,它能自动调整间隙到达规定值,保证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如中国专利96214394.4公开的用于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设有控制臂,控制臂通过调节杆支架与制动器连接。
目前,挂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一般采用的控制臂结构有两类,其主要差别在连接头,一类为槽式接头控制臂1(如图1和2所示),其连接另一种为圆环式接头控制臂2(如图3和4所示)。现有与槽式接头控制臂1配套调节杆支架3`也为槽式结构(如图5和6所示),其具有一安装板31及与安装板31垂直的槽式支架接头32,其可以很好地跟控制臂的槽式接头11配套使用,但是不能跟圆环式接头控制臂2的圆环式接头21配合使用,因此上述两类接头的控制臂各自有配套的调节杆支架配合使用,但是这样会增加调节杆支架的制造成本,其需要两套模具或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和加工,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兼容槽式接头控制臂和圆环式接头控制臂的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包括安装板及与安装板垂直的槽式支架接头,所述槽式支架接头的两侧槽边内侧设有用于夹紧圆环式接头控制臂的圆环式接头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所述凸起结构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在槽式支架接头的两侧槽边内侧;或者,所述凸起结构焊接在槽式支架接头的两侧槽边内侧。
进一步,所述凸起结构为凸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采用对现有调节杆支架的槽式支架接头进行结构改进,在槽式支架接头两侧槽边内侧设置凸起结构,在满足控制臂槽式接头的同时,也适应圆环式接头控制臂的圆环式接头,扩展了兼容性,无需针对圆环式接头和槽式接头分别制造不同的调节杆支架,节约制造成本,最大限度方便客户使用,不同控制臂的调整机构的互换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槽式接头控制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现有圆环式接头控制臂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截面图。
图5为现有与槽式接头控制臂配对的调节杆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槽式接头控制臂的槽式接头与现有调节杆支架的槽式支架接头连接配合使用状态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与槽式接头控制臂配合使用状态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与圆环式接头控制臂配合使用状态截面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8和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多用调节杆支架3,其采用对现有调节杆支架3`(如图5所示)的槽式支架接头32进行结构改进,实现对槽式接头控制臂1(如图1和2所示)和圆环式接头控制臂2(如图3和4所示)的兼容配套。现有的调节杆支架3`采用钢板裁切后弯折制成(如图5所示)。如图3和4所示,由于圆环式接头控制臂2的圆环式接头21宽度较小,为了能使槽式支架接头32与圆环式接头21配合连接,需要对槽式支架接头32的槽内宽度进行缩窄,具体结构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调节杆支架3,包括安装板31及与安装板31垂直的槽式支架接头32,所述槽式支架接头32的两侧槽边321内侧设有用于夹紧圆环式接头控制臂2的圆环式接头21的凸起结构33(如图9所示)。进一步,所述凸起结构33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在槽式支架接头32的两侧槽边321内侧(如图7所示);所述凸起结构33为凸台。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上述述描述凸起结构是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在槽式支架接头的两侧槽边内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在这一单一方式上,所述凸起结构还可以焊接在槽式支架接头的两侧槽边内侧,即其采用铁条焊接在槽边内侧形成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采用对现有调节杆支架的槽式支架接头进行结构改进,在槽式支架接头两侧槽边内侧设置凸起结构,在满足控制臂槽式接头的同时,也适应圆环式接头控制臂的圆环式接头,扩展了兼容性,无需针对圆环式接头和槽式接头分别制造不同的调节杆支架,节约制造成本,最大限度方便客户使用,不同控制臂的调整机构的互换性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1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