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种粉料自动填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0447.9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锐 |
主分类号: | C06B21/00 | 分类号: | C0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种 自动 填料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成型中的填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危爆、流动性差的特种粉料自动填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烟火药压型中,手工压型与压机半自动压型并存,即便后者也需要由人工向凹模孔填料,用工多,不能全隔离生产,存在巨大人身安全隐患,同时半自动压型用的模具结构复杂、笨重、安装调试困难,且价格特别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能可靠、模具成本低廉、安装便捷、生产率高的特种粉料自动填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危爆、流动性差的特种粉料自动填料装置,在底座上方设有底板,底板内设有凹模与圆压板,圆压板的上方设置溜板,溜板中部开孔与凹模外圆同心连接,溜板上设置方框架,方框架只具四壁,上下搂空,与溜板活动连接,所述方框架内设有料盒,料盒与转杆固定连接,转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一个齿轮,齿轮与柱状齿条啮合,柱状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方框架在与转杆设置同侧的下部固定设有驱动圆杆,驱动圆杆支撑在圆杆支撑座上,驱动圆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底板在凹模与圆杆支撑座间设有隔板,隔板上开有隔板门洞,门洞处设置升降门,升降门与第二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隔板朝向凹模一侧设置消防自动喷头,隔板与圆杆支撑座间的上方设置粉状物料料斗,料斗上方设置第一传送带,所述隔板把凹模、下模冲、上模冲、溜板等与料斗分隔在两侧,两边用隔板门洞和升降门连接。
所述方框架的前端上部设有上模清洗盒,在上模清洗盒中设有上模擦拭滚筒,方框架上与上模清洗盒同侧的下部设有L形支架,L形支架的伸出端设有滚轴,滚轴上固定设有滚轮,滚轮侧壁上设置擦拭块,所述方框架前端面中部设有盛清洗液盒、用棉芯将盛清洗液盒与擦拭块连接。
所述底板在位于隔板与圆杆支撑座之间开有凹槽,槽内设有软垫,软垫上设有清洗盒,盒上设有擦拭滚筒,滚筒长度大于方框架的宽度。
所述溜板前端设有倾斜的梭槽,梭槽末端与第二传送带连接。
所述底板与料斗的下方设有漏斗,漏斗出口与第三传送带连接,而第三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种粉料自动填料装置,隔板将料斗与压制分隔成两个区域,料盒接受料斗注料后,隔板升降门开启,料盒被悬空送到凹模上方,接近中心时方框架底面与溜板接触,方框架底面被封闭,料盒翻转将粉料倾倒在方框架内,方框架来回在溜板面上作短距离搓动,将粉料刮入凹模孔中,方框架返回时只需经很短距离即可脱离溜板并将余料全部刮入漏斗内,经第三、第一传送带送回料斗,方框架脱离溜板后以悬空方式回到原位,隔板门关闭,开始压制。压制中若出现引燃事故,消防喷头会自动喷淋,初期的火花被隔板隔断,不致引燃料斗。利用方框架的送料动作对上模冲顶面、溜板面及方框架底面等摩擦面每次都进行清洗、擦拭,不仅能提高压制效果,还能降低因偶发原因粉料进入摩擦面的概率。本装置主要依靠动作过程的连贯性来实现高生产率,模具孔数比半自动压型的模具孔数少得多,也就是同时受压的粉料比半自动压型少得多,相对提高了安全性,而且模具实现了小型化、轻量化,安装调试快捷,大幅降低了模具生产成本,因配套模具套数多,属易损件,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体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杆、齿轮齿条传动示意图
图中:1 底座, 2 底板, 3 圆压板, 4 凹模, 5 方框架, 6 料盒, 7 上模冲, 8 转杆, 9 齿轮, 10柱状齿条, 11 消防自动喷头, 12 隔板, 13 第二活塞杆, 14 第一传送带, 15 粉状物料料斗, 16 升降门, 17 隔板门洞, 18 驱动圆杆, 19 擦拭滚筒, 20 软垫, 21 清洗盒, 22 圆杆支撑座, 23 第一活塞杆, 24 第三传送带, 25 漏斗, 26 溜板, 27 下模冲, 28 L形支架, 29 上模擦拭滚筒, 30 上模清洗盒, 31 盛清洗液盒, 32 棉芯, 33 滚轮, 34 擦拭块, 35 梭槽, 36 滚轴, 37 第二传送带, 38 第三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锐,未经陈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04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炉门防碎裂挡风砖
- 下一篇:碎玻璃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