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编织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9703.2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3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曾凯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凯熙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尤指一种编织布。
背景技术
一般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其他高刚性纤维编织而成的复合材料编织布包括有单层的平织布或斜织布、单层的单向编织布或是多层的多向编织布,所述的编织布通常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保护。
请参阅图5所示,平织布50为以多股经向纤维51与多股纬向纤维52分别以0度/90度交错编织而成,平织布50制作成本较低,但由于单层的平织布50结构强度较低,需相互堆叠结合后才可达到较大强度,但是堆叠结合后却易产生翘曲现象,且由于平织布50结构较紧密因此较缺乏弹性,受力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受力处的结构容易受到破坏。
请参阅图6所示,单向编织布60是将多股纤维61以单一方向排列编织而成,由于结构较为松散因此在编织完后需以绑线62固定或是以树脂浴浸,且多以二至八层的单向编织布60相互堆叠结合才可达到足够强度,然而,堆叠结合后亦容易产生翘曲现象。
请参阅图7所示,多向编织布70多为以多股第一纤维71和多股第二纤维72以负45度/正45度或是以其他多个角度相叠合排列后,再以绑线73固定而成的多层结构,虽然可以以多个编织方向以解决翘曲问题,但是制作成本却较高。
由于可携式电子产品大多诉求成本低、厚度薄以及强度足够等功能,虽然平织布50以及单向编织布60的制造成本较低,且可借由堆叠结合后产生较大强度,但堆叠后却容易产生翘曲以及厚度较厚不易达到调控产品厚度的需求的问题,且平织布50所受的应力不易分散,结构亦较易受到破坏,而多向编织布70虽可借由多向编织解决翘曲问题,但制作成本却较高,因此所述编织布皆不易达到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编织布不易达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编织布。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
一种编织布,包括有:一第一编织布;以及一X编织布,其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的一侧面,该X编织布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以及多股经向纤维,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与各该第二方向区呈交错排列,各股纬向纤维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呈经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且位于各该第一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所述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相反于位于各该第二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所述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而该X编织布呈X形辐射状编织形态。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编织布,该第二编织布结合于该X编织布的异于该第一编织布的另一侧面。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各股经向纤维是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该X编织布包括两个第一方向区与两个第二方向区;亦或是,该X编织布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与八个第二方向区。
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特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以该第一编织布作为基底结合于该X编织布,该X编织布的各该第一方向区及各该第二方向区的交接处可形成一高强度的编织中心,各该经向纤维与各该纬向纤维以该编织中心点为中心呈X形的辐射编织状,因此虽然该X编织布以经纬相接的紧密方式编织而成,但是由该编织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四个编织方向确可提高该X编织布的弹性,使该X编织布所受的应力可分散,结构不易受到破坏;
另外,由于该X编织布形成四个编织方向,因此较不易产生翘曲现象,且该X编织布可达到和现有堆叠成多层的平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同样的强度,因此可有效降低整体厚度;再者,该X编织布只需要以编织跳板控制各股经向纤维进行编织即可,因此制造成本较低,借此,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
2.本实用新型可视产品强度需求在该X编织布的另一侧面结合该第二编织布,或是结合多层X编织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X编织布织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现有堆叠的单层平织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堆叠的单层单向编织布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凯熙,未经曾凯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9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柴油机安全起动器
- 下一篇:共轨泵进出油组合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