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9209.6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华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熊强强 |
地址: | 52842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炉,特别是直喷式出气的燃气炉。
背景技术
现有直喷式燃气炉一般包括直喷式燃烧器和炉架。其中,直喷式燃烧器包括炉头、喷气管和分火盖,喷气管下端通过喷气嘴与炉头连接,喷气嘴连通炉头内部的气腔,分火盖设置在喷气管上端,由于喷气管较长,导致喷气管刚度降低,容易弯曲变形;另外,炉头外露,杂物容易掉至炉头上,难以清洁,甚至炉头上积聚较多杂物时,杂物阻挡喷气管的混气孔或堵塞喷气管,降低燃气燃烧率,造成能源浪费。炉架的支撑面是不可调节的,当支撑面高度针对平底锅而设计时,若用此炉架来支撑底面呈弧形的炒锅时,炒锅的底部与燃烧器出来的火焰离得太近,加热方式变成内焰加热,加热效率低,导致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便于清洁、有效提高燃气燃烧率、炉架承放器皿的支撑面高度可改变的燃气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气炉,包括炉面、直喷式燃烧器和炉架,直喷式燃烧器包括炉头、喷气管和分火盖,炉头设置在炉面下方,炉头内设有气腔,炉头顶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喷气嘴,喷气嘴壁设有混气孔,喷气管下端与喷气嘴连接;炉架设置在炉面上,炉架包括边框和设置在边框上的定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外围设有罩体,罩体顶面对应喷气管开设有让位孔,喷气管上端穿出让位孔与分火盖连接;炉架还包括动支脚,动支脚的一端与定支脚铰接,动支脚的另一端绕铰接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罩体与炉头底部持平时,罩体顶面位于喷气管的中部。罩体安装使用时,其顶面位于喷气管中部处,对较长的喷气管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提高喷气管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喷气管弯曲变形的风险。
所述气腔包括中心气腔和外环气腔,炉头外周设有中心气腔进气管和外环气腔进气管。喷气管包括中心喷气管和外围喷气管,中心喷气管设有一根、并通过一喷气嘴与中心气腔连通,外围喷气管均布设有多根,各根外围喷气管分别通过一喷气嘴与外环气腔连通。分火盖包括中心分火盖和外环分火盖,中心分火盖与中心喷气管上端螺纹连接,外环分火盖设置在外围喷气管上端。
所述外环分火盖的外环面由多段弧线围成,内环面向中心喷气管方向延伸出辐条。外环分火盖的外环面呈花瓣状,使外环面的周长大于与其同心的圆形周长,火力更大。
所述外环分火盖顶面均布设有多根定距杆。
所述喷气嘴与炉头螺纹连接。
所述边框呈上宽下窄的锥形,定支脚沿边框倾斜设置,定支脚从边框顶部延伸至边框内侧,动支脚与定支脚的下端铰接。定支脚倾斜设置,动支脚与定支脚下端铰接,翻起后的动支脚可以靠定支脚的倾斜角度来定位,避免动支脚自动向下翻转。
所述边框底部设有下支脚。下支脚将炉架垫高,使炉架与接水盘之间形成外进风口,确保燃气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此款燃气炉的燃烧器设有罩体,有效避免杂物掉至炉头上,防止喷气嘴的混气孔被杂物阻挡及防止喷气嘴被杂物堵塞,使用更安全,更能提高燃气燃烧率,避免造成能源浪费,同时,此款炉架增加动支脚,动支脚翻起时,动支脚高于定支脚,烹调器皿支承在动支脚上,用户可根据烹调器皿的大小形状,选择合适的支脚来支承烹调器皿,从而确保烹调器皿与火焰保持合适距离,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喷式燃烧器与罩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装配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炉头与喷气管连接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燃气炉,包括炉面9、直喷式燃烧器2和炉架1,直喷式燃烧器2包括炉头21、喷气管和分火盖,炉头21设置在炉面9下方,炉头21内设有气腔,炉头21顶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喷气嘴26,喷气嘴26壁设有混气孔261,喷气嘴26轴向中心设有混气孔262,喷气管下端与喷气嘴26连接;炉架1设置在炉面9上,炉架1包括边框和设置在边框上的定支脚11。所述炉头21外围设有罩体7,罩体7顶面对应喷气管开设有让位孔71,喷气管上端穿出让位孔71与分火盖连接;炉架1还包括动支脚3,动支脚3的一端与定支脚11铰接,动支脚3的另一端绕铰接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华,未经彭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9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