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肉丸和鱼丸的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8475.7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波;张斌华;王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方圆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P1/02 | 分类号: | A23P1/02;A23P1/12;A22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11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肉丸 鱼丸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肉丸和鱼丸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自动成型机成型肉丸和鱼丸,但自动成型机主要成型出球状的肉丸和鱼丸。而三角形、方形等非球状的肉丸和鱼丸,市场需求较小,产量不高,如果专门购置特定成型机的话,经济效益不高,因此生产企业多采用成型模具,这种成型模具采用人工操作,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和下模上分别开有相对应的成型槽,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下两个成型槽合拢,位于成型槽中的原料合在一起成为肉丸和鱼丸。但这种成型模具对成型槽内的原料的挤压力不足,容易造成肉丸和鱼丸松散,在取出时会散开,破坏形状,同时也会影响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挤压力大的肉丸和鱼丸的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肉丸和鱼丸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模,在底模的模面上开有成型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和压辊;导轨为两根,横向固定在底模上;压辊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轨连接,压辊的辊面与底模的模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拉手,所述的拉手与压辊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挤压力大。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原料铺在底模上,来回推动压辊,压辊将原料压进成型槽中。滚压完成后,如果发现成型槽中的原料松散,则再在底模上铺原料,来回推动压辊,压辊再将新的原料压进成型槽中,直到成型槽中的原料凝结度符合要求,这样可保证肉丸和鱼丸不松散,在取出时不会散开,保护了形状,保证了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底模1、导轨2、压辊3、拉手4。
在底模1的模面上开有成型槽5,成型槽5的形状根据需要成型出的肉丸和鱼丸的形状而定,可为三角形、方形等。
导轨2为两根,相对、横向固定在底模1的两侧。
压辊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轨2连接,压辊3可沿着导轨2滚动。压辊3的辊面与底模1的模面接触。压辊3用不锈钢制成。
拉手4与压辊3活动连接。
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原料铺在底模1上,拉住拉手4来回推动压辊3,压辊3将原料压进成型槽5中。滚压完成后,如果发现成型槽5中的原料松散,则再在底模1上铺原料,拉住拉手4来回推动压辊3,压辊3再将新的原料压进成型槽5中,直到成型槽5中的原料凝结度符合要求,这样可保证肉丸和鱼丸不松散,在取出时不会散开,保护了形状,保证了口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方圆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方圆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8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燃料系统的内燃机
- 下一篇:经由镁螯合的PCR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