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8208.X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忠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F16H1/24;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13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数控 万能 弯曲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动机构的作用是通过某一机构,将动力机构的运动方式传递给执行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可以将动力所提供的运动的方式、方向或速度加以改变,被人们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变速器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传动机构,变速器是将电动机的转速一定的情况下,输出不同的转速,并且可以控制转向。在低转速时可以输出较大的扭矩,在高转速时会有比较好的效率,但扭矩较低。现有的变速器主要实现动力的传递,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利用大小不同的齿轮改变扭矩。
但现有的弯曲机变速器主要存在如下不足:箱体内的齿轮轴传动一般为7级传动,齿轮均采用正齿轮,因此,该弯曲机变速器承受的载荷小,体积大,且传递的噪声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体积小、承受载荷大、且噪声低的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包括变速器、电动机驱动的弧齿轮轴和安装在弧齿轮轴上的弧齿轮Ⅰ;
所述变速器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轴上安装弧齿轮Ⅱ和斜齿轮Ⅰ,所述弧齿轮Ⅱ与弧齿轮Ⅰ啮合;所述第二轴上安装斜齿轮Ⅱ和斜齿轮Ⅲ,所述斜齿轮Ⅱ与斜齿轮Ⅰ啮合;所述第三轴上安装斜齿轮Ⅳ和正齿轮Ⅰ,所述斜齿轮Ⅳ与斜齿轮Ⅲ啮合;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正齿轮Ⅱ,所述正齿轮Ⅱ与正齿轮Ⅰ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齿轮Ⅰ为双曲线螺旋锥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齿轮Ⅱ为双曲线弧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齿轮Ⅰ、斜齿轮Ⅱ、斜齿轮Ⅲ和斜齿轮Ⅳ的模数为2~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弧齿轮轴与动力输出轴的转数之比为(120~125):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轴的两端通过推力轴承安装在箱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二轴、第三轴和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柱轴承安装在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弯曲机传动机构与现有的变速器相比,减少了三级传动,体积小;传动采用弧齿轮、斜齿轮和正齿轮组合传动,承受载荷大,一般是现有变速器承受载荷的3.5~4倍;且噪声低,噪声低于45分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电动机; 2—弧齿轮Ⅰ; 3—第一轴; 4—第二轴; 5—第三轴; 6—动力输出轴; 7—弧齿轮Ⅱ; 8—斜齿轮Ⅰ; 9—斜齿轮Ⅱ; 10—斜齿轮Ⅳ; 11—正齿轮Ⅰ; 12—正齿轮Ⅱ; 13—推力轴承; 14—滚柱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包括变速器、电动机1驱动的弧齿轮轴和安装在弧齿轮轴上的弧齿轮Ⅰ2(本实施例中,弧齿轮Ⅰ2为双曲线螺旋锥齿轮)。
其中,变速器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轴3、第二轴4、第三轴5和动力输出轴6。第一轴3的两端通过推力轴承13安装在箱体内,第二轴4、第三轴5和动力输出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滚柱轴承14安装在箱体内、且第一轴3、第二轴4、第三轴5和动力输出轴6相互平行。第一轴3上安装弧齿轮Ⅱ7(本实施例中,弧齿轮Ⅱ7为双曲线弧齿轮)和斜齿轮Ⅰ8,弧齿轮Ⅱ7与弧齿轮Ⅰ2啮合。第二轴4上安装斜齿轮Ⅱ9和斜齿轮Ⅲ,斜齿轮Ⅱ9与斜齿轮Ⅰ8啮合;第三轴5上安装斜齿轮Ⅳ10和正齿轮Ⅰ11,斜齿轮Ⅳ10与斜齿轮Ⅲ啮合;动力输出轴6上安装正齿轮Ⅱ12,正齿轮Ⅱ12与正齿轮Ⅰ11啮合。
本实施例中,斜齿轮Ⅰ8、斜齿轮Ⅱ9、斜齿轮Ⅲ和斜齿轮Ⅳ10的模数为2~10。弧齿轮轴与动力输出轴6的转数之比为(120~125):1。
电动机1工作时,电动机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轴套带动弧齿轮轴转动,弧齿轮轴上的弧齿轮Ⅰ2驱动弧齿轮Ⅱ7,弧齿轮Ⅱ7带动第一轴3转动,第一轴3上的斜齿轮Ⅰ8驱动斜齿轮Ⅱ9,斜齿轮Ⅱ9带动第二轴4转动,第二轴4上的斜齿轮Ⅲ驱动斜齿轮Ⅳ10,斜齿轮Ⅳ10带动第三轴5转动,第三轴5上的正齿轮Ⅰ11驱动正齿轮Ⅱ12,正齿轮Ⅱ12带动动力输出轴6转动,输出轴6进而将动力输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忠,未经刘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82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筒高负载中空型谐波减速机
- 下一篇:一种六球道伸缩式等速万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