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质在线检测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7786.1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华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在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仪器制造领域,特别实用于水质在线检测仪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目前水质在线检测仪器所用的检测池装置,无过滤净化,如检测水特别是污水中含有悬浮物和带有颜色,用电极法进行测定,不仅造成结果偏差,而且将电极污染和中毒,电极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有的检测池装置虽有电极清洗部件,但结构复杂、成本高、清洗不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由过滤净化、稳定水流的水质在线检测池装置。由于被检测水在检测前进行过滤净化,将水中的悬浮物和带有颜色的杂质去除,稳定水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电极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本实用新型水质在线检测池装置主要由进水口1、外壳2、净化腔3、密封圈4、滤芯5、连通水道6、一级稳流腔7及其连通出口8、二级稳流腔9、检测腔10、主电极11、主电极孔11(a)、副电极12、副电极孔12(a)、排空管道13、放水阀14、出水口15组成。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检测池的进水口1材料为有机玻璃、黄铜、不锈钢管;外壳2材料为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净化腔3;密封圈4材料为橡胶、硅橡胶;滤芯5材料为多孔氧化铝、PE棉、聚四氟己烯;连通水道6为检测池内部各腔体之间的连通水道;稳流腔7、9;检测腔10;主电极11为金属离子或阴离子选择电极;副电极12为饱和甘汞电极、Ag-AgCl电极;主电极孔11(a);副电极孔12(a);排空管道13材料为塑料管、不锈钢管;放水阀14材料为铜、不锈钢;出水口15材料为有机玻璃管。
具体实施方式:按附图1做一个水质在线检测池装置。进、出水口1、15为外径8mm、内径4mm、长10mm有机玻璃管;外壳2为有机玻璃,外形尺寸150x70x60mm、底厚12mm,其它五面及各腔隔板壁厚均为3mm;密封圈4,尺寸为外径40mm、内径20mm、厚2.5mm;滤芯5为多孔氧化铝陶瓷,孔径5微米;尺寸为外径40mm、内径20mm、高50mm;一级稳流腔7、二级稳流腔9的尺寸均为55X54 x20mm;连通水道6截面积尺寸为4x4mm加工而成;连通出口8为直径8mm;检测腔10,尺寸为55x54x54mm;主电极11为Ca离子选择电极;副电极12为饱和甘汞电极;主电极孔11(a)直径12.5mm;副电极孔12(a)直径10mm;排空管道13材料为塑料管,外径8mm、内径5mm;放水阀14为四分铜球阀。
水质在线检测池装置的使用是这样实现的,检测水由进水口1流入净化腔3,经过滤芯5的过滤净化由其底部的连通水道6进入一级稳流腔7,充满后由其右上方的连通出口8进入二级稳流腔9,充满后再由其下面的连通水道6进入检测腔10,检测水充满并由其右侧上方的出水口15不断慢慢流出,这时检测腔内的Ca离子选择电极11将在线检测出水中Ca离子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华,未经吴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7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