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散热的后桥差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56638.8 | 申请日: | 201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沈瑞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阳博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散热 后桥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部件,具体的为一种便于散热的后桥差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汽车后桥主要起承载作用,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后桥的差速器会产生热量,长时间的运作会使得差速器齿轮寿命降低,最终导致差速器损坏,而且由于润滑油不能充分润滑轴承,使得轴承容易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差速器既能够释放汽车运行过程中差速器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能够充分润滑轴承的装置能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散热的后桥差速器,能够有效的散发出差速器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后桥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从动齿轮、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固连,所述半轴齿轮设于差速器壳体内与后桥传动轴梁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面与半轴齿轮相啮合,所述半轴齿轮侧面设有散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为扇叶。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为扁平的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壳体分为两部分,且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轴齿轮为2个,分别设于差速器壳体的两部分内。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为4片,均匀分布在半轴齿轮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构成差速器的齿轮也在转动,齿轮转动会产生大量热量,扇叶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跟随差速器转动,达到加速散热的效果,确保差速器的齿轮不会因为长期高温而缩短使用寿命,同时扇叶转动,使得差速器内的润滑油温度保持均衡,这样在润滑油循环过程中,使润滑油能够充分到达轴承、齿轮进而润滑该部件,从而提高轴承和齿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后桥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差速器壳体;2、从动齿轮;3、行星齿轮;4、半轴齿轮;5、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后桥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1、从动齿轮2、行星齿轮3和半轴齿轮4,所述从动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固连,所述半轴齿轮4设于差速器壳体1内与后桥传动轴梁连接,所述行星齿轮3的左右两侧面与半轴齿轮4相啮合,所述半轴齿轮4侧面设有散热器5。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5为扇叶。
作为优选,所述扇叶为扁平的长方体。
作为优选,所述差速器壳体1分为两部分,且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半轴齿轮4为2个,分别设于差速器壳体1的两部分内。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为4片,均匀分布在半轴齿轮4侧面。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构成差速器的齿轮也在转动,齿轮转动会产生大量热量,扇叶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跟随差速器转动,达到加速散热的效果,确保差速器的齿轮不会因为长期高温而缩短使用寿命,同时扇叶转动,使得差速器内的润滑油温度保持均衡,这样在润滑油循环过程中,使润滑油能够充分到达轴承、齿轮进而润滑该部件,从而提高轴承和齿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后桥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阳博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阳博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66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