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6255.0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5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梁瞻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龙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42 | 分类号: | B29C3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天线 孔隙 填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充夹具,尤其涉及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
背景技术
随钻测井技术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地层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测量精度更高,提高了地层评价的准确性,是油田生产中急需的技术,随钻测井仪器已经成为石油钻井作业的主导设备。随钻天线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对于此种孔隙天线,使用填充设备填充后,天线的填充物多处存在气孔,严重影响了随钻仪器的使用寿命。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填充夹具的设计存在缺陷:
1)填充注入口的位置和大小不合理,连接处不密封;
2)整个夹具做不到完全密封;
3)未采用抽真空或抽真空孔的位置和数量设计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克服现有技术中填充夹具填充口位置及夹具密封差导致随钻仪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所述随钻环形天线外设有壳体,包括可弯曲的钢板及可伸缩的塑料胶套,所述钢板弯曲成与所述随钻环形天线的壳体大小相同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可伸缩的塑料胶套套住所述随钻环形天线;所述圆筒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塑料胶套外侧;所述钢板与所述塑料胶套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填充孔及两个抽真空孔,所述真空孔和填充孔通过软管分别对应与所述抽真空设备和填充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内层为可伸缩的塑料胶套套住所述随钻环形天线,加强密封。在胶套上设置有填充孔及抽真空孔,外层为可弯曲的钢板,其钢板可以弯曲成与随钻环形天线的壳体相同大小的圆筒形结构,外层与内层对应位置设置有填充孔及抽真空孔,确保夹具的密封性,可以实现同时填充和抽真空,可使胶密实,无气泡和沙眼。
相比以往夹具密封性不好和填充物流动不均匀的缺点,较能均匀的注入天线孔隙中,很好的阻碍了泥浆的侵入,大大的延长了随钻仪器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填充孔及两个抽真空孔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同一截面上且所述填充孔与所述抽真空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填充孔与所述抽真空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由于填充孔和抽真空孔距离较远,可使填充物有效注满环空,在两侧开抽真空孔,可使填充物均匀在环空中流动。
进一步,所述钢板厚度为0.5毫米。
进一步,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外侧设置有铁扎带。采用铁扎带将圆筒形结构将其紧固在硅胶套上,加强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塑料胶套,2、钢板,3、填充孔,4、真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随钻环形天线孔隙填充夹具,所述随钻天线外设有壳体,包括可弯曲的钢板2及可伸缩的塑料胶套1,所述钢板弯曲成与所述随钻环形天线的壳体大小相同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可伸缩的塑料胶套套住所述随钻环形天线;所述圆筒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塑料胶套1外侧;所述钢板2与所述塑料胶套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填充孔及两个抽真空孔。所述填充孔及两个抽真空孔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同一截面上且所述填充孔与所述抽真空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钢板厚度为0.5毫米。所述塑料胶套为硅胶套。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将内层硅胶套1套在环形天线上,将钢板2折成圆形,使用铁扎带将其紧固在硅胶套1上,抽真空孔4朝正上方;抽真空孔通过软管与所述抽真空设备连接,填充孔通过软管与所述填充设备相连;开启填充设备,抽真空3-5分钟,开始填充,同时调节抽真空度和填充物流量,直到填充物填满为止,用塞堵住抽真空孔4和填充孔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龙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龙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6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椅背板网兜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光片裁切机进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