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用滚动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5875.2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志强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2D63/02;B63B3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大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用 滚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水陆两用的滚动舱。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种常用车辆、战车、船只等均具有各自运动的应用特点,动力性多种多样,且驱动方式大多是通过内燃机、变矩器传递到驱动轮,并依靠驱动轮对地面的静摩擦产生运动力实现运动。这些设置方式的技术要求较高,抗侧翻能力较低,比较危险,在特别情况下缺乏对人员安全的防护性。尤其是水面上运动的小船,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大,安全系数更低,因此,无论是执行工作任务还是进行水上生产,对舵手的要求也较高,而且对于突发事件的勘察、救援及处置功能不足,完成水上救生或自救的任务等也是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滚动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陆两用滚动舱,包括以透光或不透光的非金属或金属制作的旋转体,所述的旋转体上设置有人孔、透气孔以及观察孔,所述的旋转体内设置有电力驱动车。
所述的旋转体为两个半球对接而成的球体,或两个半圆柱对接而成的圆柱体,或球体和圆柱体对接的组合体,或不同直径圆柱体对接的组合体。
所述旋转体的壁厚为1-300mm。
所述的对接为带有密封的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所述旋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轨道。
所述旋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滚动轮胎。
所述的电力驱动车为常规的小型三轮车、四轮车或具有两排轮系的多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外部形状新颖、美观,可以陆用、水用或水陆两用,运动灵活,安全防范性好。
(2)内部环境可控,具有对人、动力机械和仪器装备的安保功能。
(3)具有陆地反恐、探测、灭火等安全防护和拖带器械接近事发地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4)不会发生侧翻,对于内置电力驱动车为人体驱动的水陆两用滚动舱来说,可以始终保持驾驶员的正常坐姿,故用于水上救生、水上作业、水上观光漂流等活动时,其安全防护功能优于常规的小船。
(5)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的内置电力驱动车,结构简单,低耗环保,可通过其在旋转体内的运动改变滚动体的重心位置,并通过该改变产生的力矩实现滚动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凸显了安全系数高,攻防应变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外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内部设置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电力驱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用滚动舱,包括旋转体,所述的旋转体上设置有用于器械或人员进出的人孔、用于流通空气的透气孔以及用于了解外部情况的观察孔,所述的旋转体内设置有以圆周运动为其提供驱动力的电力驱动车。
所述的旋转体采用透光或不透光的非金属或金属制作,其壁厚可以根据功用、材质、体积大小、浮力需求设置为1-300mm,其形状可以是两个半球对接而成的球体,也可以是两个半圆柱对接而成的圆柱体,还可以是球体和圆柱体的组合或不同直径圆柱体的组合,或者是以不同母线绕同一轴心旋转并通过对接组合融为一体的其它任意形状旋转体的组合。所述的对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带密封的活动连接。
所述旋转体的外表面为具有防护作用的滚动接触面,它可以通过内置电力驱动车在其内表面或内置轨道面上的圆周运动改变其整体的重心位置,从而打破力矩平衡,产生对外效应的滚动位移。
图1、图2是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由图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旋转体1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头2,所述封头2的外端设置为人孔4,所述的人孔4以具备灵活锁紧功能并可以随时打开的人孔盖3予以覆盖,所述人孔盖3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透气孔6,所述旋转体1的外表面为滚动面,所述旋转体1的内部设置有在其内表面上做圆周运动的电力驱动车7(图中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志强,未经朱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5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