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环以及拉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5638.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平;黄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1/12 | 分类号: | F16G1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曲瑞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环以及设置该套环的拉索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中,拉索是一种连接结构件的钢索,其是用于传递拉力的结构,例如小吨位履带起重机用于变幅的拉索,辅助安装的拉索等,在实际工作中其受力可从几顿到几十吨不等。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拉索的实施方案(或称:实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如图1所示,钢丝绳两头压制接头3与接叉8。
通过压制、浇铸等工艺将接头3、接叉8固结成型在钢丝绳2两端,保证接头3、接叉8能够顺序连接。
方案二、如图2所示,钢丝绳吊索6外加连接板7。
钢丝绳吊索6是钢丝绳2在两端用铝合金或铁合金套管4通过机械压制成环眼再在两端装上重型套环5制成,重型套环5是一种有槽沟的薄金属环,用来保护钢丝绳吊索6末端的套圈。该方案与方案一相比工艺稳定,成品率高。在需要通过连接而达到所需长度时,通过连接销轴9和连接板7将多个钢丝绳吊索6连接起来。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方案一:
如图1所示,方案一中接头3、接叉8通过压制、浇铸等工艺固结在钢丝绳2的两端,由于钢丝绳2隐藏在接头3、接叉8内,加工时无法完整看清内部固结情况,没法实时跟踪整个加工过程,加工质量无法保证,造成的结果就是报废率较高,不仅间接提高了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检测难度较大,容易出现不合格品过检以及不合格品被使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使用安全。同时由于整个接头3、接叉8使用金属材料较多,重量很重,不便于安装及转运。
方案二
如图2所示,方案二中钢丝绳吊索6的制造过程中,会在钢丝绳2的两端用铝合金或铁合金套管4通过机械压制成环眼,再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种金属套环增加绳环承载能力。但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是需要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整个拉索长度,不可能所有长度都配备一根拉索,于是就需要通过不同长度的拉索的连接组合达到需要长度,而钢丝绳吊索6由于两侧都为单耳的形式,进行拉索组合时需要额外增加连接板7,这不仅增加了拆装过程的难度,同时由于增加了配件,也增加了存贮管理难度,降低了拆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套环以及设置该套环的拉索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不便于组合、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环,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二连接部,其中: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各自均设置有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宽度方向上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板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隙,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尺寸。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彼此同轴。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浇铸而成的一体式结构。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的一端还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升高。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重合或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索结构,包括第一套环、绳体、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套环;其中:
所述第一套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套环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套环上各自均设置有挂接用槽沟;
所述绳体两端部中的其中一端部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环上的所述挂接用槽沟内,且该端的末端与所述绳体均嵌于所述第一套管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套管锁紧;
所述绳体两端部中的其中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环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所述挂接用槽沟内,且该端的末端与所述绳体均嵌于所述第二套管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套管锁紧。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至少其中之一上还设置有减重孔。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套环或所述第二套环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孔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5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