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钣金圆弧折弯中的微连接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54950.3 | 申请日: | 201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0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3K26/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许忠高 |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弧 折弯 中的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中的钣金加工技术,特别是涉及钣金加工中的钣金圆弧折弯技术。
背景技术
常见的工艺,就是在金属薄板落料后,通过折弯设备进行折弯,传统的折弯设备是将折弯工件悬于折弯下模上,在折弯时对折弯刀施以外界压力情况下,一刀一刀地使折弯工件基体材料产生变形而形成一定弯曲角度,从而实现零件成型。
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折弯过程中往往需要折弯几百刀,如果折弯工件是一件中间有空缺部分的,操作员在操作折弯设备时,板材由于受力不均会在工件表面留下压痕,并且一端翘曲,依靠个人工作经验,在翘曲变形的一端回刀,难以保证工件圆弧整面保持一致。因此,保证折弯设备折弯时与工件表面的受力均匀是影响折弯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均十分便捷,能有效保证折弯设备与被折弯工件表面保持受力均匀,提高折弯质量,不因操作员的工作状态而改变。提供一种微连接方式技术方案应用在钣金圆弧折弯工艺中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具体实现的,一种钣金圆弧折弯中的微连接,其特征在于:这种微连接是利用激光的切缝细,精度高的特点,一次切割完成需折弯工件的形状,将原需要去除的部分作为辅助料,采用带微连接的形式先保留住,使需折弯的工件仍是完整形状的板材,待折弯后去除辅助料,依据折弯工件实际形状切割微连接部位。
所述的原折弯工件材料和待折弯后去除的辅助料之间通过微连接连接。在折弯的几百刀作用下使折弯刀对产品施加轻微的压力,每一刀折弯的受力均匀一致,确保折弯工件在折弯成型过程中两端弧度一致,美观。
在折弯圆弧时这样板材的两端受力一致,且保证每一刀折弯的受力一致,完成折弯达到工艺要求后,切断微连接,去除原需去除的部分,完成产品折弯加工任务。
所述的每个微连接的宽度B等于材料厚度的0.5-1.0倍,微连接的长度L为5-15mm,间距H为80-160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这种微连接方式能够确保折弯设备与折弯工件(特别是不对称的、有缺口的折弯工件)每刀折弯的受力一致均匀,折弯后弧度一致美观,避免工件在折弯时两端受力不均一端产生翘曲,需要工人按照个人经验回刀整形,减少了产品的不良率,减少返工报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折弯工件折弯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侧视图。
图3 是待折弯工件示意图。
图4 是微连接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图例标记分别表示如下的意思:
1、折弯工件; 2、微连接; 3、待折弯后去除的辅助料; L、微连接长度; B、微连接宽度; H、微连接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来对这种微连接应用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求更为清楚明白地阐述其结构和使用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件长2180.5mm,宽665.3mm,厚3mm的铝板,在折弯工件的一端有T形缺口,要求将此不规则的另件圆弧折弯成瓦形。如图采用微连接方式,所述的微连接方式包括原折弯工件材料1、通过微连接2与待折弯后去除的辅助料3连接,所述的原折弯工件材料1并不与待折弯后去除的辅助料3直接全部连接,只是间隔一段距离微连接。
所述的原折弯工件材料1牌号为AL1050 厚度为3mm原材料。
所述的微连接2,长度L为10mm、宽度B为2.5mm、间距H为100mm。
所述的待折弯后去除的辅助料3为依据产品实际形状切割。
所述的原零件材料1和待折弯后去除的辅助料3之间通过微连接2连接。在折弯180刀过程中,使折弯模具对产品施加轻微的压力,每一刀受力均匀一致,确保零件在折弯成型过程中两端弧度一致,美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这种微连接方式能够确保折弯设备与工件每刀折弯的受力一致均匀,折弯后弧度一致美观,避免工件在折弯时两端受力不均一端产生翘曲,需要工人按照个人经验回刀整形,减少了产品的不良率,减少返工报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4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建筑物室外排水管相连通的太阳能遮阳雨篷
- 下一篇:多功能画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