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秧机地面复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4421.3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强;周善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强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秧机 地面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地面复平装置,可用于秧苗栽插区域的土地平整,避免秧苗插入水坑造成漂秧,是插秧机的辅助装置,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黄淮流域大部分地区种单季稻,都是在麦茬地插秧。由于秧田的土地板块严重,秧田平整以后地表仍有一些水坑,而且高洼不平。部分秧苗插在里面由于根部没有足够的土壤固定填平便飘在水面,形成“漂秧”。由于机械插秧的深度是一致的,因为地表面不平造成秧苗根部土壤深浅不一,影响秧苗生长,造成减产。这是机械插秧难以克服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机械插秧形成漂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秧苗栽插前的土地二次平整机构。本实用新型是由装在每个插秧爪前端的平土轮,来实现秧根地面的填坑抚平,从而保证秧苗不会因插空飘出水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插秧机构前方增加一根传动轴。在传动轴和插秧爪对应位置装上平土轮。每个平土轮周边按一定角度装有2-4个平土扒手。当平土轮转动时,扒手会自动将插秧爪前的土地平整一致,如有水坑即被填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平土轮专为对应的插秧爪设置,他不仅能将插秧部位的水坑填平,而且使插秧区域的土地平整、高度一致。既避免了机械插秧的漂秧现象,又保证秧插得深度一致,有利于秧田管理,提高了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插秧机地面复平装置示意图
图2是平土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平土扒手横截面图形
图4是插秧机地面复平装置与插秧机构的位置示意图。其中:前排是地面复平装置,后排是插秧机构。
图中:1.平土轮,2.平土扒手,3.传动轴,4.传动轮,5.插秧爪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插秧机地面复平装置由平土轮(1)、平土扒手(2)、传动轴(3)和传动轮(4)组成。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传动轮(4)通过传动轴(3)带动平土轮(1)转动,装在平土轮(1)上的平土扒手(2)随着插秧机前进的同时通过旋转将地面扒平。调整传动轴(3)的高度可以调整扒土的深度。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平土扒手(2)向后仰一定度数斜装在平土轮(1)上,避免扒到的土向后上方抛起。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平土扒手的扒口是月牙形,它的作用是在扒土时能将扒口两边的土向中心移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扒土轮的特殊结构,使扒过的地表面形成宽度约20厘米(扒口宽度)中间稍微鼓起的一条土埂,同时将原来的水坑填平,保证插入的秧苗根部有一定厚度土层。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扒土轮装在插秧爪前方,并和插秧爪一一对应。因此,每行秧苗都会插在经过二次扒平后的土埂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黄淮流域单季稻田表面高洼不平有水坑、平整不到位的实际现状,对插秧区间的秧根局部地表作二次平整。通过对扒土轮扒土深度的调节,可以适应不同品种秧苗对土壤深度的要求。由于平整扒手和插秧爪两机联动,两者相对高度只要根据秧苗要求调整好固定下来,平整后的部分区域地表相对于插秧爪插秧深度一致。可以确保秧苗根部土壤厚度一致。而且避免漂秧现象发生,有利于秧苗生长,提高产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于任何机型。只要将现有插秧机稍作改造即可达到设计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强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市强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4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种苗整根移植器
- 下一篇:一种深度可调式开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