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溶胶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3937.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3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生;李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21 | 分类号: | B01D25/21;B01D25/32;C01B33/148;C01B3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766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溶胶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溶胶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硅溶胶是粒径在1-100纳米范围的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广泛应用于精密铸造、耐火材料、涂料、纺织、精密抛光等领域。
国内的硅溶胶生产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硅粉水解法。
硅粉水解法的生产工艺要主要是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加入碱性催化剂,升温至合适温度后,加入硅粉,使硅粉在碱催化下进行水解,生成硅酸并聚合成二氧化硅粒子,反应持续一定的时间,待硅粉基本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混合物降温,此时反应罐中是硅溶胶与未反应完全的硅粉以及固体杂质的混合物,最后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得到的滤液就是硅溶胶。
在硅粉水解法的生产工艺中,目前的过滤技术一般是采用板框过滤机将未反应完的硅粉、固体杂质等滤除,得到的滤液就是硅溶胶,然后进一步通过浓缩或加水调整至合格浓度。在采用板框过滤机过滤结束时,板框内的空腔和滤渣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硅溶胶,过滤结束后拆卸板框进行卸渣时就会损失这些硅溶胶,影响硅溶胶的收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溶胶收率高的硅溶胶过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料池、液下泵和板框过滤机,料池内的最低位置设有一个凹坑,液下泵的吸入口插入在凹坑内,液下泵的排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板框过滤机。
为了便于清洗料池时排污,所述的凹坑的底部设有排空管,排空管上设有阀门。
为了保证液下泵工作稳定,所述液下泵的机体通过支架固定在料池的池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料池和液下泵,硅粉水解反应混合物经料池中转后由液下泵打入板框压滤机过滤,然后多次对滤池清洗,并将每次的清洗液打入压滤机过滤,使硅溶胶尽可能的冲入到滤液中,从而提高了硅溶胶的收率。由于料池的作用,减少过滤过程中的产品损失,提高产品的收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池;2-凹坑;3-排空管;4-液下泵;5-吸入口;6-排出口;7-板框过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硅溶胶过滤装置,包括料池1、液下泵4和板框过滤机7,料池1内的最低位置设有一个凹坑2,液下泵4的吸入口5插入在凹坑2内,液下泵4的排出口6通过输送管连接板框过滤机7,液下泵4的机体通过支架固定在料池1的池壁上。凹坑2的底部设有排空管3,排空管3上设有阀门。
操作原理:硅粉水解反应混合物打入料池1,再经液下泵4输送进入板框过滤机7进行过滤,未反应的硅粉和固体杂质等逐渐在板框过滤机7的滤布上聚集而形成滤饼层,得到的滤液即为硅溶胶,随着过滤的不断进行,料池内的物料会越来越少,等到物料减少至液下泵4无法抽取时,立即用适量的水(如几十千克)冲洗料池1的壁面,将粘附在料池1的壁面上的物料冲洗下来,然后逐渐汇集于料池1内的凹坑2,被液下泵4输送进入板框过滤机7,如此操作2-3次,可以将料池1内的物料尽可能地输送至板框过滤机7进行过滤;冲洗料池1的水逐次进入板框过滤机7后,会置换板框过滤机7空腔内的硅溶胶,然后又对滤饼进行洗涤,从而使板框过滤机7内残留的硅溶胶尽可能地进入滤液,减少了硅溶胶在过滤过程的损失,提高了硅溶胶的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3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