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3302.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林;孙国祥;沈黎;刘学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8 | 分类号: | F24J2/08;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太阳能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收集的太阳光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19120Y,授权公告日期2006年9月20日,名称为“一种太阳能加热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加热器的, 该结构是在正对阳光一侧的壳体表面置有许多圆孔,圆孔内嵌装有凸透镜。该实用新型利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的热量加热置于壳体内部的载热体,虽然结构简单,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但是这种结构的凸透镜嵌装在壳体表面圆孔中,安装调试不方便,没有固定,安装调试后很容易移位,影响聚光,造成加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加热装置聚焦太阳光的凸透镜安装调试不方便,容易移位影响聚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容易调试方便加热效果好的太阳能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装置,它包括腔体结构的加热器本体,加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套接有透镜架,透镜架连接有凸透镜,加热器本体的外表面凸透镜的下方设有传热片,传热片连接有传热管,传热管插入加热器本体的内腔。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凸透镜安装简单、调试方便;凸透镜聚光加热效果好,无污染。
作为优选,凸透镜设有连接杆,固定杆呈圆柱状外表面设有螺纹,透镜架设置有内螺纹的孔,该内螺纹与固定杆的外螺纹相啮合,透镜架的侧部设有连接孔,连接杆插入连接孔中;方便调整凸透镜的焦距,确保焦点落在传热环上。
作为优选,传热片呈圆环状,传热片的上表面与凸透镜的焦点相对应,传热管与传热片的下表面固定。
作为优选,连接孔的侧壁设有槽孔,连接孔与连接杆为过盈配合;凸透镜连接牢固,凸透镜位置调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成本低;安装简单、调试方便;加热效果好,无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器本体;2-密封垫;3-传热片;4-凸透镜;5-透镜架;11-固定杆;41-连接杆;51-连接孔;52-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装置,它包括腔体结构的加热器本体1,加热器本体1可有多种几何形状,图中以圆形腔体结构为例说明。加热器本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呈圆柱状外表面设有螺纹,固定杆11 的下端与加热器本体1的上部外表面固定。固定杆11套接有透镜架5,透镜架5设置有内螺纹的孔,该内螺纹与固定杆11的外螺纹相啮合。透镜架5连接有凸透镜4。凸透镜4设有连接杆41,透镜架5的侧部设有连接孔51,连接孔51的侧壁设有槽孔52。连接杆41插入连接孔51中,连接孔51与连接杆41为过盈配合。加热器本体1的外表面凸透镜4的下方设有传热片3,传热片3连接有传热管31。传热片3呈圆环状,传热片3的上表面与凸透镜4的焦点相对应,传热管31与传热片3的下表面固定。凸透镜4布满传热片3的上方,图2中为了方便表示,拆除了部分凸透镜4。凸透镜4汇聚太阳光的焦点落在传热片3上表面。传热管31插入加热器本体1的内腔。加热器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与加热器本体1内腔连通的通孔,通孔中插入传热管31。传热管31布满传热片3的下方,传热管31直径为二十毫米,两根传热管31之间的距离为十厘米。传热管31与加热器本体1通孔壁之间垫有密封垫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3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