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雨区旋流导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3051.1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康;刘彦丰;李仕平;梁守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28F25/12 | 分类号: | F28F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3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通风 冷却塔 雨区 旋流导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雨区旋流导风装置,能够改善冷却塔内空气流场,提高冷却塔的换热效果,降低循环冷却水的出塔水温,提高发电效率。属于热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火力发电厂常用的冷却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为凝汽器提供低温环境,提高凝汽器真空,提高发电效率。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工作过程是循环水被循环水泵送到塔内填料层顶部,经过配水装置均匀喷洒在塔内平面,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往下落,依次通过喷水区、填料区和雨区。水滴下落过程中与空气发生传热传质过程,空气被加热,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在塔内向上运动,塔四周的冷空气由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塔内。这样,塔内水滴往下落,空气在塔内向上运动,两者形成逆流,水滴向空气传热传质,水滴温度下降,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由于目前冷却塔体积庞大,大型机组冷却塔进风口直径达到一百多米,导致塔内流场极不均匀,塔中心区域空气温度较高,换热情况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旋流导风装置,能够改善冷却塔内流场,加强冷却塔内换热,降低出塔水温。
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雨区旋流导风装置,在冷却塔内的雨区设有4块导流板,导流板形状为圆弧面长方形,在雨区内均匀竖直放置。4块导流板安放位置关于冷却塔雨区圆心呈中心对称。
导流板圆弧面的半径为冷却塔雨区半径。
导流板下方边缘与冷却塔水池底面齐平;导流板上方边缘与冷却塔填料托架齐平;导流板外侧边缘与冷却塔进风口边缘齐平;导流板内侧边缘互不相连,距离冷却塔雨区圆心距离为雨区半径的1/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圆弧形导流板,可将冷却塔雨区内原本沿径向上升的气流整流为沿导流板呈螺旋上升的气流,使塔内气流产生扰动,强化了塔内气水之间的换热,利于降低出塔 水温。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图形直观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冷却塔雨区加装了旋流导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圆弧形导流板1安装于冷却塔内的雨区2,从冷却塔进风口3进入冷却塔内的空气受到圆弧形导流板的导向作用,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使塔内气流产生扰动,加强了塔内气水换热,降低出塔水温
图2是冷却塔雨区加装旋流导风装置的俯视图
雨区加装了4块圆弧形导流板,导流板的外侧边缘与冷却塔进风口边缘齐平;4块导流板内侧边缘互不相连,内侧边缘距离冷却塔雨区的圆心为冷却塔雨区半径的1/5;4块导流板的位置关于冷却塔雨区圆心呈中心对称。导流板半径为冷却塔雨区半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雨区旋流导风装置,经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数值模拟表明,可以有效改善冷却塔内流场,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加强塔内换热,降低出塔水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3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面圆弧结构件加工方法
- 下一篇:翻转式球化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