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洗胃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3004.7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倪海滨;夏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洗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对现有洗胃的医疗用具加以改进,得到一种方便、卫生并且易于使用的一次性洗胃包。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急诊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的中毒者,常见的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精神类药物过量中毒、酒精中毒等,通过急诊洗胃将残存在消化道内的药物通过洗胃的方式排出体外是抢救该类患者的十分有效的措施。然而,现在急诊医务人员进行洗胃时,往往是插好洗胃管后,将洗胃管留在体外的一端套在与灌满洗胃液的容器如灌肠袋等相连的管道接头上,待洗胃液全部进入病人胃内后,再将洗胃管从与灌满洗胃液的容器相连的管道接头上拔下以后,再套在与负压吸引器相连的管道接头上,将洗胃液吸出,如此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抢救一个患者时,需要多次完成将洗胃管来回从管道接头上拔下、套上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克服现有技术中洗胃时需频繁将洗胃管从与灌肠袋和负压吸引器相连的管道接头上来回拔插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次性洗胃包,由储存洗胃液的灌肠袋、负压吸引器、三通球阀、上连接导管、下连接导管和洗胃管组成,灌肠袋1通过上连接导管4与三通球阀3的流入道7相连,三通球阀3的流出道8通过下连接导管5与负压吸引器2相连,三通球阀3的液体出入通道9与洗胃管6相连。
三通球阀3的球形阀芯内部有两个互相垂直且顶点为球心,每边深度为球半径的“L”型液体通道,该阀芯与阀门手柄10相连。
在管道系统中加入三通球阀,能保证洗胃管始终处于开通状态,与此同时管道系统的另一端只能接灌入洗胃液支路和抽取洗胃液支路的其中一个,管路的切换只需通过扳动与球形阀芯相连的三通球阀手柄来完成,由于球形阀芯采用了“L”型结构,对应的手柄只需扳动9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三通球阀,使得洗胃过程处于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中,不需要从管道的接头上反复拔插洗胃管,从而提高治疗效率,而且本发明将储存洗胃液的灌肠袋、负压吸引器、三通球阀、上下两根连接导管和洗胃管同时灭菌后,一起放入密闭无菌的透明塑料袋内组成一次性消毒后的洗胃包,每次洗胃只需打开包装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一次性洗胃包的第一种工作状态,图中依次为储存洗胃液的灌肠袋1、上连接导管4、三通球阀3、下连接导管5、负压吸引器2和洗胃管6。此时三通球阀3的手柄10处于和三通球阀长轴平行的位置,三通球阀阀芯的“L”型液体通道通过流入道7和液体出入通道9分别连接上连接导管4和洗胃管6,即此时灌肠袋1和洗胃管6相连通。三通球阀3的流出道8通过连接下连接导管5与负压吸引器2相连,由于球形阀芯内“L”形通道结构的存在,此时负压吸引器2和洗胃管6处于不相连通状态。
图2一次性洗胃包的第二种工作状态,图中依次为储存洗胃液的灌肠袋1、上连接导管4、三通球阀3、下连接导管5、负压吸引器2、洗胃管6。此时三通球阀3的手柄10处于和三通球阀长轴垂直的位置,三通球阀阀芯的“L”型液体通道通过液体出入通道9和流出道8分别连接洗胃管6和下连接导管5。此时负压吸引器2和洗胃管6相连通,由于球形阀芯内“L”形通道结构的存在,灌肠袋1和洗胃管6处于不相连通状态。
图3 三通球阀的主视图,该三通球阀3包括流入道7、流出道8 ,液体出入通道9 ,球形阀芯内部有两个互相垂直且顶点为球心,每边深度为球半径的“L”型液体通道,该阀芯与阀门手柄10相连。本图中手柄10与7和8所在的长轴平行,故7和9相连通;若将阀门手柄10扳动90度,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8和9相连通。
图4 三通球阀的左视图,7为流入道,8为流出道,球阀的阀门手柄10与球形阀芯相连,通过拨动该手柄10带动阀芯转动,从而实现从第一种工作状态到第二种工作状态的切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实际使用时,打开一次性洗胃包,如图1所示连接好各部件。在灌肠袋1中加入所需用量的洗胃液,通过将三通阀门手柄10来回在90度范围内扳动,反复执行“灌入-吸出”过程,从而完成洗胃治疗。
以下为一个完整的“灌入-吸出”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1、向胃内灌入洗胃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3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管式废热锅炉的长距下降管
- 下一篇:管道抢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