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送扣钉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2014.9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3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与雄 |
主分类号: | A41H37/00 | 分类号: | A41H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送扣钉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鞋帽、箱包等产品上的钮扣钉扣装置,特别涉及全自动送扣钉扣机。
背景技术
钉扣机是服装、鞋类的常用设备,目前钉扣机类型有各种各样,其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人工喂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效率低下,能耗过高,也有自动送扣钉扣机,但其性能单一,适用扣子的种类较少,也有机械结构复杂,操作又不稳定的钉扣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送扣钉扣机,解决现有钉扣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能耗过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全自动送扣钉扣机,包括机头、主汽缸、中心控扣装置、面扣流通装置和底扣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控扣装置包括中心控扣底座、双推汽缸、控扣器、扣模、中心汽缸,所述双推汽缸设置在中心控扣底座,所述控扣器设置在双推汽缸上,所述扣模设置在双推汽缸的推杆上,所述中心汽缸设置在扣模的下端;
所述面扣流通装置包括面扣轨道、面扣轨道托、压扣片、面扣调节螺母,所述面扣轨道托设置在面扣轨道上,所述压扣片设置在面扣轨道的下端,所述面扣调节螺母安装在面扣轨道上;
所述底扣流通装置包括机头底座、尾汽缸、底扣推料杆、底扣轨道托、底扣轨道、底扣模具、底扣调节螺母,所述底扣推料杆设置在机头底座上,所述尾汽缸的推杆连接底扣推料杆的一端,底扣推料杆的另一端置于底扣模具上,所述底扣模具设置在机头底座的前端,所述底扣轨道托设置在机头底座的一侧,底扣轨道设置在底扣轨道托上,所述底扣调节螺母安装在底扣轨道托上。
所述主汽缸安装在机头的上端,机头的下端连接在机头底座上。
所述中心控扣装置置于机头下方处,所述面扣流通装置和底扣流通装置置于机头的两侧。
所述面扣轨道的下端通过连接杆与控扣器的前端连接。
所述机头底座的纵向方向设有一矩形槽,所述机头底座的前端设有一个阶台,所述底扣推料杆置于矩形槽内,所述底扣模具置于阶台上,底扣轨道托倾斜安装在阶台的一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由于设有以上结构,该全自动送扣钉扣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安全,效率高,性能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扣流通装置与中心控扣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中心控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扣流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全自动送扣钉扣机,包括机头1、主汽缸2、中心控扣装置3、面扣流通装置4和底扣流通装置5,所述主汽缸2安装在机头1的上端,机头1的下端连接在机头底座50上,所述中心控扣装置3置于机头下方处,所述面扣流通装置4和底扣流通装置5置于机头的两侧。
所述中心控扣装置3包括中心控扣底座30、双推汽缸31、控扣器32、扣模33、中心汽缸34,所述双推汽缸31设置在中心控扣底座30,所述控扣器32设置在双推汽缸31上,所述扣模33设置在双推汽缸31的推杆上,所述中心汽缸34设置在扣模33的下端;
所述面扣流通装置4包括面扣轨道40、面扣轨道托41、压扣片42、面扣调节螺母43,所述面扣轨道托41设置在面扣轨道40上,所述压扣片42设置在面扣轨道40的下端,所述面扣调节螺母43安装在面扣轨道40上,所述面扣轨道40的下端通过连接杆8与控扣器32的前端连接。
所述底扣流通装置5包括机头底座50、尾汽缸51、底扣推料杆52、底扣轨道托53、底扣轨道54、底扣模具55、底扣调节螺母56,
底扣轨道54设置在底扣轨道托53上,所述底扣调节螺母56安装在底扣轨道托53上,所述机头底座50的纵向方向设有一矩形槽6,所述机头底座50的前端设有一个阶台7,所述底扣推料杆52置于矩形槽6内,所述底扣模具55置于阶台7上,所述尾汽缸51的推杆连接底扣推料杆52的一端,底扣推料杆52的另一端置于底扣模具55上,底扣轨道托53倾斜安装在阶台7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与雄,未经张与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2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硒鼓无废粉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和废纸生产箱板纸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