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漏水检测仪及具有该检测仪的管道网络漏水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1823.8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罗飞;肖国强;徐玉格;戴诗路;孙凯杰;蒲显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东芝白云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046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漏水 检测 具有 网络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管道漏水检测仪及具有该检测仪的管道网络漏水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命脉,是保障人民生活、发展生产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城市供水漏水检测困难,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在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解决供水网管漏损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采用被动检漏法或以此法为主。检漏手段也基本上采用人工方法,由有经验的工人借助简单的听漏仪(声音放大器)沿管线路面逐米听测地下因泄露引起的声响。这种原始的人工听漏方法可靠性低,抗干扰性差,通常需在深夜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听漏经验的积累需要数年的实践且难以训练和传教。
基于此,科技工作者为提高检漏技术作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有的管道检测方法大体分外部和内部检测两种。内部检测法采用基于磁通、超声、涡流、录像等技术的管内投球,检测较准确但体积庞大只适于大口径管道,多设计成清管型易发生堵塞停运严重事故,费用大多近千元,很少适于供水管网检测。外部检测法如沿管巡视、流量差法、压力差法和负压波法等费用较低,但精度也较低。日本、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开发了地质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对漏水情况进行检测,并用图像显示漏水点周围的情况,实现漏水点的精确定位。目前,地址雷达系统已进入实用性阶段,但其也存在某些不足,即其所呈现于屏幕的图形信息必须要接受过特殊训练并经有实际经验的工程人员解析。
且现有检漏设备主要通过漏失信号的采集,但漏失信号受环境噪声、管道传声特性和监测点位置、埋设状况影响很大,并且一般不能保证信号真实地反映漏失情况。因此通常检测精度不是很高,只靠仪器设备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大规模管网漏失检测这个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检测准确度的管道漏水检测仪。
同时,提供一种能提高检测准确度的管道网络漏水监测系统。
一种管道漏水检测仪,包括:接收采集装置采集的管道振动信号进行傅里叶函数变换及频率分析与计算、提取信号特征、判断是否漏水及漏水区域的处理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并存储采集数据或处理数据的存储模块,及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的人机交互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连接进行人机交互、及接收并传输上位机的命令指令的单片机,接收采集装置采集的管道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及傅立叶函数变换处理、及进行漏水识别、运算、分析的DSP。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采集装置包括: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一端紧贴安装于管道上、其另一端与所述DSP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采集管道振动信号的传感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管道中的主机传感器、从机传感器;所述主机、从机传感器分别相对设置在管道的两端或单元管道的两端;所述传感器为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并驱动该传感器工作的驱动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并对接收的所述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滤波的滤波电路、对所述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及对接收的所述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传输给所述DSP的模数转换电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连接设置有与上位机无线通信的GPRS模块,所述DSP通过UART模块连接设有无线通信的Zigbee模块;所述DSP与所述单片机之间通过HPI通信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包括:分别与DSP连接的SRAM模块、闪存模块、及CPLD模块,所述CPLD模块分别与SRAM模块、闪存模块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及蓄电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开关电源、与所述蓄电模块连接的充电电路、根据器件不同供电要求进行电压转换的升压电路及降压电路、及根据器件不同供电要求设置的5VDC~3.3VDC稳压电路与5VDC~1.8VDC稳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东芝白云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未经广州东芝白云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1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