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1570.4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覃小荣;覃刘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小荣;覃刘柱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F04D29/0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6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电机 含油 轴承 油路 循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含有轴承转动的机械中,通常会往轴承和转子轴芯上添加润滑油,以使机械运转得更顺畅,此方式在风扇领域也是如此。普通含油结构的风扇电机由于润滑油会跟据安装方向的不同,润滑油会向上或向下溢出轴芯与轴承的接触区域,其不能循环来回的进行润滑,这样会造成润滑油快速流失,风扇电机寿命缩短。
目前,风扇结构在润滑油的节约方面有所改良,虽然改良的液压结构因底部密封能对润滑油的节约有所改善,但仍不能阻止润滑油会从轴承和转子轴芯的上部甩出流失,或是把润滑油停留在轴承上根本起不到作用,等油品变质后,寿命即告结束,也影响风扇的使用寿命;这种情况尤其是倒立放置时候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其以结构简单和润滑油循环利用效果良好的特点而深具实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主要包括:
一轴承,所述轴承的上端面设有导油沟,该导油沟与设于轴承外壁上的外环油槽相通,这样便可以使轴承上端的润滑油沿着导油沟流向外环油槽,并通过外环油槽回流到轴承下端的第二油腔上;需要说明的是,导油沟和外环油槽可以根据各种需要设计成不同的纹路;
一线架,所述线架与轴承及转子轴芯结合形成第一油腔,以挡住当转子轴芯高速旋转时往外甩出的润滑油,然后再把挡住的润滑油在惯性的作用下沿导油沟和外环油槽回流到第二油腔;
一转子轴芯,所述转子轴芯穿设于轴承上并与轴承一起装设于线架上。
优选地,所述转子轴芯的上端设有导油环槽,该导油环槽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油腔的上端面,以使沿转子轴芯上窜的润滑油更有效的被甩到第一油腔上。
优选地,所述线架为一种上端的内侧上设有双凸起环的绝缘的线架,以使其与扇叶结合时形成对插结构。
优选地,所述线架的外侧装设有扇叶和外壳;所述扇叶上设有挡油环,以使其与线架形成对插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凸起环的绝缘的线架与设有挡油环的扇叶结合形成对插结构,并且该线架、扇叶、外壳与转子轴芯一起形成有第二油腔、第三油腔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油腔形成于轴承的下端,其主要作用收集储存回流的润滑油,以备再次循环利用;所述第三油腔的作用在于将少数没被第一油腔挡住的润滑油再次挡住。从而防止了这些少数的润滑油达到外部甚至扇叶上,造成吸附灰尘导致转子轴芯而失去平衡;而第四腔体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内部的第三油腔和第一油腔,从而影响到转子轴芯与轴承的润滑效果。
轴承、转子轴芯和轴承下端外壳的密封环境下,当此结构在运转时,内部搅动及摩擦升温,第二油腔的润滑油会因内部空气的膨胀而外窜,带动润滑油沿着转子轴芯与轴承的间隙向上缓慢流动,这种向上运动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当上升到转子轴芯的导油环槽时,由于切槽作用,改变了润滑油的方向,被引导由转子轴芯改为径向向里,再轴向向上,再径向向外;由于转子轴芯的高速旋转,向外运动的润滑油到达到转子轴芯的边缘后,被甩入第一油腔,第一油腔的轴承外壁有外环油槽,甩入第一油腔的润滑油在惯性作用下沿外环油槽流回第二油腔;而少数没被第一油腔挡住的润滑油,会被第三油腔再次挡住流回到第二油腔;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单向循环,这些循环的润滑油不仅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还能降低内部温度,延长润滑油的寿命,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第四腔体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内部的第三油腔和第一油腔,从而影响到转子轴芯与轴承的润滑效果。
此结构简单实用,其将内部的润滑油形成一个单向的循环,而这些循环的润滑油不仅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还能降低内部温度,延长润滑油的寿命,也大大的提高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普通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改良版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轴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扇叶与转子轴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轴承,2为线架,3为转子轴芯,4为扇叶,5为外壳,6为第一油腔,7为第二油腔,8为第三油腔,9为第四腔体,11为导油沟,12为外环油槽,21为双凸起环,31为导油环槽,41为挡油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小荣;覃刘柱,未经覃小荣;覃刘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1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