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人体经络的热灸服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1121.X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7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葛崇举;沈雪峰;蔡玲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力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A41D31/00;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经络 热灸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灸服,具体是一种基于人体经络的热灸服,属于热灸服装技术领域。
经络是五脏信息在人体外在的表现,通过经络可以对人体健康、疾病情况进行诊断、治疗。现代医学虽然发达,但经络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中医养生早已是现代人日常保健的最热门方式。
目前市面上出现一些磁疗加远红外方式的热灸服,但温度和能量上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效果;也出现一些电热灸服,但并没有针对具体的经络和穴位。因此现在需要有一款基于人体经络的能量充足且具有治疗效果的热灸服。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体经络的热灸服,其内的碳纤维导线基于人体经络分布,具有治疗保健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人体经络的热灸服,包括服装本体、热灸布及电池盒,服装本体包括前片和后片,前片与后片相连处为领口,热灸布包括前片a和后片a,前片a和后片a相连处为领口a,前片设有放置电池盒的口袋,热灸布通过暗扣钉在服装本体上,置于热灸布内的碳纤维导线按人体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来布局,电池盒上插座与后片a的碳纤维导线DC插头相连。
进一步,碳纤维导线在经过关元、神阙、中脘、大椎、命门、腰阳关穴位时,呈螺旋形状。
进一步,电池盒包括锂电池和保护控制板。
进一步,电池盒置于服装本体的前片左下角,碳纤维导线DC插头置于热灸布的后片a同一侧底部。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热灸部位精准,针对性强。碳纤维导线基于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来布局,针对关元、神阙、中脘、大椎、命门、腰阳关六个穴位加强发热,达到热灸、治疗目的。2、安全系数高,省电。电池盒在服装本体的前片上,DC插头在热灸布的后片a上,必须先拔DC插头才能脱下热灸服,避免忘记关闭电源而脱下热灸服。3、热灸温和持久,效果好。采用锂电池能源,因电池容量大,恒流供电,符合中医热灸的温和、持久的特点和要求。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热灸部位精准,针对性强。碳纤维导线基于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来布局,针对关元、神阙、中脘、大椎、命门、腰阳关六个穴位加强发热,达到热灸、治疗目的。2、安全系数高,省电。电池盒在服装本体的前片上,DC插头在热灸布的后片a上,必须先拔DC插头才能脱下热灸服,避免忘记关闭电源而脱下热灸服。3、热灸温和持久,效果好。采用锂电池能源,因电池容量大,恒流供电,符合中医热灸的温和、持久的特点和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服装本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灸布示意图。
图中:1、服装本体,2、领口,2‑1、领口a,3、前片,3‑1、前片a,4、后片,4‑1、后片a,5、口袋,6、热灸布,7、任脉,8、督脉,9、足太阳膀胱经,10、手太阳小肠经,11、关元,12、神阙,13、中脘,14、大椎,15、命门,16、腰阳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人体经络的热灸服,包括服装本体1、热灸布6及电池盒,服装本体1包括前片3和后片4,前片3与后片4相连处为领口2,热灸布6包括前片a3‑1和后片a4‑1,前片a3‑1和后片a4‑1相连处为领口a2‑1,前片3设有放置电池盒的口袋5,热灸布6通过暗扣钉在服装本体1上,置于热灸布6内的碳纤维导线按人体经络布局,电池盒上插座与后片a4‑1的碳纤维导线DC插头相连。
如图2所示,人体经络对应热灸布6的布局为:任脉7在前片a3‑1的中线位置,督脉8在后片a4‑1的中线位置,足太阳膀胱经9在督脉8两侧位置,在督脉8每一侧都有两条足太阳膀胱经9,手太阳小肠经10在后片a4‑1上且在领口a2‑1的两侧位置,热灸布6内的碳纤维导线按人体任脉7、督脉8、足太阳膀胱经9和手太阳小肠经10的位置来布局。
如图2所示,六个穴位对应热灸布6的布局为:关元11、神阙12、中脘13这三个穴位都分布在任脉7上,其中关元11在任脉7最下方且靠近前片a3‑1的底边,神阙12在关元11上方,中脘13在神阙12上方;大椎14、命门15、腰阳关16这三个穴位都分布在督脉8上,其中大椎14在督脉8最上方且靠近领口a2‑1的下部,命门15在大椎14下方,腰阳关16在命门15下方且靠近后片a4‑1的底边。热灸布6内的碳纤维导线在经过关元11、神阙12、中脘13、大椎14、命门15、腰阳关16这六个穴位时,呈螺旋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力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力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1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脊柱后路无射线置钉的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馈线自动化监控终端的遥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