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沾粘烧烤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1096.5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3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江幸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幸桦 |
主分类号: | A47J37/01 | 分类号: | A47J3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台北永和***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沾粘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盘,尤其是一种防沾粘烧烤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烧烤用烤网,但是,当烤炉的火候较大时,容易发生食材沾粘在烤网上的情况,并且会残留在烤网,因此发生烤网变黑等问题,使用者还得经常更换。有的茶品只是将传统的烤网改成整片的金属烤盘,但是仍然无法克服食材沾粘的问题。再者,为了排除烧烤时所产生的油脂,上述的烧烤盘系在平面状的盘底设有多数道沟槽,透过沟槽结构集中油脂;然而平面状盘底结构仍导致油脂不易流出,还是很容易回沾在烤好的食材上,且易产生过多的油烟。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能有一个能够预防食材沾粘及产生过多的油烟,同时又具有高效率的排油结构的烧烤装置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沾粘、减少油烟、有效排油的烧烤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沾粘烧烤盘,包括盘底、固定设置在盘底四周上的侧壁以及涂置在盘底和侧壁内侧的不沾涂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盘底和侧壁形成的盘体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盘底是中部向上隆起两侧逐渐下滑的弧形板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盘底是中部向上隆起的弧形板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盘底设置有沥油孔,所述沥油孔设置在靠近侧壁的盘底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盘底设置有向内突起的花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采用烤盘底部中央隆起,内面设置不沾涂层,内部的花纹突起,加快油脂和汁液的流出,流出的油脂和汁液通过沥油孔排出到烤盘外,可以减少油烟,不沾粘的烤盘内面不会沾粘食物残渣,可以避免长时间烤焙的食物残渣产生有害物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烧烤盘,11、盘底,12、侧壁,13,侧边,14,沥油孔,15,花纹,2、不沾涂层,10、烤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3所示,本新型包括盘底11、固定设置在盘底11四周上的侧壁12以及涂置在盘底11和侧壁12内侧的不沾涂层2,所述盘底11和侧壁12形成的盘体为矩形,所述盘底11是中部向上隆起两侧逐渐下滑的弧形板体,所述盘底11是中部向上隆起的弧形板体,所述盘底11设置有沥油孔14,所述沥油孔14设置在靠近侧壁12的盘底11上,所述盘底11设置有向内突起的花纹15。
在本使用新型中较佳实施例中不沾涂层2的材料是麦饭石,烧烤盘1材料是铝基合金材质一体成型的一盘底11;如附图3、4所示,围绕于盘底11周围的侧壁12,特别是该盘底11的内盘面及该侧壁12的内面涂布有至少一层麦饭石不沾涂层2,透过麦饭石不沾涂层2的结构隔绝习知铝基合金的铝离子等危险因子,而且能够防止烧烤的食材沾粘在烧烤盘及过多的油烟产生,使得烧烤更容易及方便进行;如附图4所示,将烧烤盘1可以放置在一种火烤两吃餐桌的烧烤专用烤炉10上,提供消费者自己烧烤使用。
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2所示,为达到排除多余油脂及汁液的功能,在烧烤盘1的盘底11系为中央向上隆起而向两侧边13逐渐下滑的板体,因此当肉片等食材放置在中央进行烧烤时,多余的油脂或汁液(例如酱料等)将沿着盘底11的弧度自行流向较低的两侧边13,而且该盘底11可以开设有多数个邻近于两侧边13的沥油孔14,及向内盘面凸出的花纹15,藉此透过花纹15垫高食材,有利于食材下面的油脂流出,并从沥油孔14滴到烧烤盘1下方的收集盘,又由于沥油孔14系位于靠近两侧边13的地方,因此能避免油脂污染烧烤盘1中央下方的炉芯。
本新型采用烤盘底部中央隆起,内面设置不沾涂层2,内部的花纹15凸起,加快油脂和汁液的流出,流出的油脂和汁液通过沥油孔14排出到烤盘外,可以减少油烟,不沾粘的烤盘内面不会沾粘食物残渣,可以避免长时间烤焙的食物残渣产生有害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幸桦,未经江幸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1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