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阀组件及阀组件的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844.8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阙福文;林补生;王春祥;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17 | 分类号: | F16K7/17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膜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阀组件的膜片。
背景技术
如图1至2所示,现有的阀组件,包括主体10’、控制阀结构20’和膜片30’。主体10’具有三个水腔,相对设置的分别为进水腔11’和出水腔12’,另一个为泄压腔13’。泄压腔13’和出水腔12’之间设有阀座14’,膜片30’设置在阀座14’上,膜片30’上设有导通进水腔11’的水孔31’。控制阀结构20’设置在膜片30’上,控制阀结构20’主要包括静铁芯21’、动铁芯22’、堵头23’和上阀体24’等。
当控制阀结构20’得电,在静铁芯21’磁场的作用下,动铁芯22’上移被静铁芯21’所吸附,动铁芯22’带动堵头23’一起向上移动从而打开上阀体24’上的泄压孔。泄压腔13’内的水从上阀体24’上的泄压孔中流出,膜片30’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上升离开阀座14’,阀座14’和膜片30’之间的过水通道即被打开,进水腔11’内的水经过水通道从出水腔12’流出。
反之,当控制阀结构20’失电,动铁芯22’从静铁芯21’上脱开,动铁芯22’向下移动并带动堵头23’下移堵住上阀体24’上的泄压孔。由于泄压腔13’通过水孔31’与进水腔11’相互导通,泄压腔13’和进水腔11’内的水压相同,因此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膜片30’向下移动落在阀座14’上从而关闭阀座14’和膜片30’之间的过水通道。
但是,由于膜片30’采用软质材料制成,而且水孔31’的孔径较小,且呈圆筒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水中的杂质很容易堵塞膜片30’上的水孔31’,导致泄压水路、开关水路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堵的阀组件的膜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能防堵的阀组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阀组件的膜片,膜片具有两个相对的工作面,指向阀组件的控制阀结构的工作面为第二工作面,另一面为第一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上凸设有筋条,对应筋条设有贯穿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水孔,水孔指向第一工作面的孔径小于指向第二工作面的孔径。
所述水孔为喇叭孔结构。
所述水孔指向第一工作面的为孔径一样的圆孔结构,所述水孔指向第二工作面的为喇叭孔结构。
一种阀组件,包括主体、控制阀结构和膜片,膜片安装在主体和控制阀结构之间;膜片具有两个相对的工作面,指向控制阀结构的工作面为第二工作面,另一面为第一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上凸设有筋条,对应筋条设有贯穿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水孔,水孔指向第一工作面的孔径小于指向第二工作面的孔径。
所述水孔为喇叭孔结构。
所述水孔指向第一工作面的为孔径一样的圆孔结构,所述水孔指向第二工作面的为喇叭孔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阀组件的膜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膜片安装后,水通过水孔从第一工作面流向第二工作面,由于水孔的孔径随着水流方向变大,一方面可以阻止一些颗粒物、杂质等随着水流通过水孔,从而达到防堵的目的;另一方面过水时因孔径的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差,使水孔具有自清洁的效果,从而确保泄压水路通畅,进而提高泄压水路打开和关闭的可靠性。而且通过筋条还可提高膜片的强度,使软质材料制成的膜片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阀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膜片安装在主体和控制阀结构之间,水进入主体后通过水孔从第一工作面流向第二工作面;由于水孔的孔径随着水流方向变大,一方面可以阻止一些颗粒物、杂质等随着水流通过水孔到达第二工作面,以防堵在电磁阀的上阀体上的泄压孔处,也就不会影响到控制阀结构正常工作,从而起来防堵的作用;另一方面过水时因孔径的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差的作用,水孔具有自清洁的效果,从而确保泄压水路通畅,进而提高泄压水路打开和关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阀组件中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阀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阀组件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阀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主体 10’ 进水腔 11’
出水腔 12’ 泄压腔 13’
阀座 14’ 控制阀结构 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