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拆装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691.7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哲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拆装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工具,是一种快速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行业中,常见的拆装工具是扳手和螺丝刀,螺丝刀一般用于M6以下的螺钉的拆装,而大于M6的螺栓必须使用扳手来拆装,常用的扳手有四类:活动扳手、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虽然还有内六方扳手、钩扳手、管子扳手等等其他工具,但都应用不多。拆卸正六方的螺栓螺母主要依靠上述四种工具。在这四种工具中,前三种都属于慢速工具,只能一个方一个方的反复拆装,只有套筒扳手属于快速工具。套筒扳手一般成套应用,由若干个套筒和多个扭把配合使用。常见的扭把有:1.拐把,又名弯把,就是一根一端长、一端短又弯曲了90°的钢棍,两头是与套筒配合的四方形。这种工具不能转成圈地快速使用。2.摇把,是一根圆钢棍,弯了三个90°,一头是与套筒配合的四方形,另一头是防止磨手的铁套筒,这种工具能快速使用,但扭力不大(顶多30Nm)。3.丁字把,就是一根直钢棍活动地穿在一个一头是四方一头带水平圆孔的零件内构成,这种工具也不能快速使用,比拐把的好处是在周围有干涉物的时候,可以使直钢棍来回抽动避开干涉物。4.活把,又名棘轮扳手,等于在拐把或丁字把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双向棘轮,这种工具虽不能快速使用,但比拐把的好处是在周围有干涉物的时候,可以使用棘轮来回摇动避开干涉物,这种工具比拐把或丁字把都快,但仍不能成圈的转动用作快速使用。5.扭力扳手,又名扭力表或磅表,可产生大的扭紧力矩并测量扭力大小,最高300Nm,更不能成圈的转动作快速使用。综上所述,目前的所有与套筒头配合使用的扭把中,仅有摇把可以成圈的转动作快速使用,但力矩较小;其它都不能快速使用。有一种扭力又大又能快速使用的机动工具,叫风动扳手,又名风炮机,这种工具是压缩空气驱动的,它的缺点是:噪音大(120dB以上)、使用条件受限制(必须有气源和管路及管路开口处),而且螺栓螺母容易乱扣造成损坏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快速拆装工具,目的是创造一种比摇把还快,又能产生较大力矩,使用条件不受限制、无噪音且不容易乱扣的快速拆装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由甩球,扭力杆,握持套,轴承,双向棘轮,双向棘爪,小把,纵杆,四方头,弹簧,下夹板和上夹板组成。
甩球是两个实心钢球,与扭力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扭力杆是一个中间扁圆两头圆棒的锻件,中间开有异形圆孔来安装双向棘轮和双向棘爪,双向棘轮是一个圆盘形零件,两端是平的,周围开有双向棘齿,中心开有方孔,双向棘爪是一个叉块形零件,与双向棘轮和弹簧配合完成棘轮动作,小把与双向棘爪固定连接,用途是选择双向棘轮的旋转方向,纵杆是一根圆杆状零件,下头制有与套筒头配合使用的四方头,上端为三层台阶状,第一层为四方形,与双向棘轮内孔配合后焊接,使其成为一体;第二层和第三层都是圆形,下夹板和上夹板都是钢板冲成的板状零件,下夹板和上夹板通过铆钉和扭力杆的中部铆在一起固定连接。轴承是普通球轴承,该轴承内圈与纵杆紧配合,轴承外圈与握持套紧配合,握持套是由塑料注塑而成。
使用时,将套筒头套在四方头上,就可以拆或装螺栓或螺母,如果棘轮打滑(可听到“嗒嗒”响声),说明方向不对,可扳一下小把来改变棘轮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快速拆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一手握住握持套,一手旋转甩球,两甩球就会飞快旋转,由于螺栓和螺母在未上紧时阻力矩较小和甩球惯性大,所以甩一下就可以旋转十几圈,就可将螺栓或螺母上紧或旋下,比风动扳手毫不逊色,比摇把快一倍还多。
2.力矩大: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螺栓和螺母接近上紧时,利用甩球惯性已经将螺栓和螺母初步拧紧,以后可通过棘轮来选择最佳体位,手握甩球,双臂伸直一推一拉(实际是腰部的力量),产生力矩较大,可与扭力表相媲美。
3.本实用新型是纯人工操作,不受气源、管路、停电等条件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不消耗能源,还能锻炼身体。
4.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无噪音。
5.本实用新型由于是纯人工操作,一旦螺纹越上越紧(乱扣前兆)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比如将螺母翻过来使用或换一个零件),所以使用中轻易不会乱扣。
附图说明:
下边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放大剖视图。
图中:1.甩球,2.扭力杆,3.握持套,4.轴承,5.双向棘轮,6.双向棘爪,7.小把,8.纵杆,9.四方头,10.弹簧,11.铆钉,12.下夹板,13.上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哲,未经刘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水器无盲区温差发电式储水箱
- 下一篇:智能化可充放电式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