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输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630.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大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迎湖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输送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也在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等方面作了规定。目前,健康、安全、卫生的管道直饮水已越来越多的建设于住宅小区、办公楼内。管道直饮水是“管道优质直接饮用水”的简称,它是用分质供水的方式,在居住小区(酒店、写字楼)内设净水站,运用现代高科技生化与物化技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有毒物质,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同时采用优质管材设立独立循环式管网,将净化后的优质水送入用户家中(或客房、办公室),供人们直接引用。
除生活饮用水,海水、再生水、化工、石油等流体和大多数酸、碱、盐类也需要借助于管道进行输送,且这些管道常被埋于地下,所以需要输送管道内外表面具有耐腐蚀性、耐化学性和耐水性。
目前,工程中常使用钢管作为输送管道,但是普通的钢管使用时间久了,会被外界的酸碱盐腐蚀,缩短钢管的使用寿命,会带来更换管道的庞大工程,极大地浪费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化学性和耐水性的流体输送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化学性和耐水性,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输送管,包括基管,所述基管的内、外两侧均复合有环氧树脂层。上述结构具有很强耐腐蚀性,使用外界温度为-40~90℃,适用输水温度-30~80℃,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水性,可用于生活饮用水给水输送管道,及海水、再生水、化工、石油等流体和大多数酸、碱、盐类输送管道。
有选的,所述基管为钢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体输送管的管径为50~80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体输送管的口部设有法兰,两所述流体输送管的口部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但是,两所述流体输送管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法兰连接,还可以通过配套的沟槽式管接头连接或者通过螺纹接头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基管的内外两侧均涂覆环氧树脂层,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使用外界温度为-40~90℃,适用输水温度-30~80℃,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水性,可用于生活饮用水给水输送管道,及海水、再生水、化工、石油等流体和大多数酸、碱、盐类输送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其中:1、基管;2、环氧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流体输送管,包括基管1,该基管1为钢管。
所述基管1的内、外两侧均复合有环氧树脂层2。上述结构具有很强耐腐蚀性,使用外界温度为-40~90℃,适用输水温度-30~80℃,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水性,可用于生活饮用水给水输送管道,及海水、再生水、化工、石油等流体和大多数酸、碱、盐类输送管道。
所述流体输送管的管径为50~800mm,口径可根据用户需要订做。
所述流体输送管的口部一体成型有法兰,两所述流体输送管口部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实施例二:一种流体输送管,包括基管,该基管为钢管。
所述基管的内、外两侧均复合有环氧树脂层。上述结构具有很强耐腐蚀性,使用外界温度为-40~90℃,适用输水温度-30~80℃,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水性,可用于生活饮用水给水输送管道,及海水、再生水、化工、石油等流体和大多数酸、碱、盐类输送管道。
所述流体输送管的管径为50~800mm,口径可根据用户需要订做。
两所述流体输送管的口部通过配套的沟槽式管接头连接。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迎湖新型管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迎湖新型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