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473.3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霞;张煜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雨水 收集 处理 装置 | ||
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井(1)、预处理一体化罐(2)、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和自动消毒系统(4),所述雨水井(1)包括第一雨水井(101)和第二雨水井(102),所述第一雨水井(101)内填充砾石,所述第一雨水井(101)与所述第二雨水井(102)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雨水井(101)底部的集水管(5)导通,所述第二雨水井(102)的底部通过一体化罐进水管(7)与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导通,所述第二雨水井(102)的上部通过雨水井超越管(6)与所述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导通,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与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之间通过一体化罐出水管(8)导通,所述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通过湿地系统出水管(9)与所述自动消毒系统(4)导通。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体化罐进水管(7)与一体化罐出水管(8)的标高相同,一体化罐出水管(8)的管径小于一体化罐进水管(7)的管径。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处理一体化罐(2)内设置第一斜板(201)、第二斜板(205)和人工清渣斗(202),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埋入地下且在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上临近地表处设置有一体化罐清渣人孔,所述人工清渣斗(202)从所述一体化罐清渣人孔伸入到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内,所述第一斜板(201)从所述一体化罐进水管(7)的出水口下方向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底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板(205)从所述一体化罐出水管(8)的入水口下方向预处理一体化罐(2)底部倾斜设置。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底部设有单向渗透管(203),所述单向渗透管(203)的一端与所述预处理一体化罐(2)的底部导通,另一端位于渗透填料内。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包括一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二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三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四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以及五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所述一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二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三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四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和五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自一体化罐出水管(8)至所述湿地系统出水管(9)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一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二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四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和五级人工湿地过滤系统内所填充填料的粒径依次减小。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置有穿孔布水墙(10)。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工湿地过滤系统(3)上覆盖有绿地系统(30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消毒系统(4)的出水口与回用水池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4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曝气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受污染河道水质净化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