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吊车试车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240.3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鲁小军;邱国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6 | 分类号: | B66C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10003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吊车 试车 吊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核工业机械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最大1200吨负载的吊车试车吊架。
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核电站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压水堆技术AP1000,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建造过程中有大量重件吊装工作,美国Lampson LTL2600B型大吊车主要用于核工业领域建筑及设备安装,核工业单位采购此类大型吊车后需要对吊车进行最大1200吨的负载试车。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2558454U,公开日:2012‑11‑28,记载了一种双钩桥式起重机载重试验简易吊架,该装置由底框架、前吊架、后吊架、左挡杆、右挡杆和吊轴组焊而成的钢结构吊架,该底框架又主要由前后主纵梁、中横梁和各副横梁组焊而成,呈左右向的前后主纵梁对称设置,在前后主纵梁之间对应位于左右中横梁的外侧部位分别对称地焊装各副横梁,在各副横梁的前端段和后端段之间对称地分别焊装加固梁。但是该吊架承载能力比较低,如需吊装大型物件会使吊架扭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大型吊车试车吊架,能够满足大型物件的吊装工作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活动连接装置、钢吊索、平衡梁架、三角形钢管架和吊篮,其中:活动连接装置、平衡梁架、吊篮由上而下依次设置,钢吊索的两端分别与活动连接装置和平衡梁架相连接,三角形钢管架的两端分别与平衡梁架和吊篮相连接。
所述的活动连接装置包括:两块下连接板和两块上连接板,其中:下连接板与钢吊索相连,上连接板与吊车的吊钩相连,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焊接连接。
所述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三道加筋板。
所述的平衡梁架包括:箱形截面梁和支撑钢管,其中:箱形截面梁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支撑钢管在长方形框架的对角线位置与箱形截面梁固定连接。
所述的箱形截面梁的下方四个角节点设有吊耳。
所述的三角形钢管架共两个且均与吊篮相连,该三角形钢管架包括:圆钢管和轴套,其 中:三根圆钢管组成三角形结构,三个轴套分别位于三角形结构的三个顶点处且位于顶部的轴套与箱形截面梁相连,位于底部的轴套与吊篮相连。
所述的轴套通过轴销实现与圆钢管的固定;
所述的位于顶部的轴套与活动连接装置下面的吊耳相连。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有两个吊篮,可以单独使用,满足不同起吊条件的要求;构件布置及连接方式新颖合理,节约钢材,用钢量低于国外进口的高强度钢材吊架,且施工方便,有效地降低了造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有两个吊篮,可以单独使用,满足不同起吊条件的要求;构件布置及连接方式新颖合理,节约钢材,用钢量低于国外进口的高强度钢材吊架,且施工方便,有效地降低了造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架吊载混凝土配重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结构正立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结构侧立面图。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吊架吊载混凝土配重块示意图,所述吊架可装载每块10吨的铸铁配重块(利勃海尔配重块),也可装载Lampson混凝土配重块(每块22吨,尺寸为6.1m×1.22m×1.22m),配重块最大累积高度为7m,以Lampson混凝土配重块为例,吊架可以吊载最多配重块共52块,总重1144吨,加上吊架自重约78吨,总计约1222吨,这样就可以对吊车进行最大1200吨的负载试车。
如图2、3、4所示,本实施例的试车吊架主要包括,活动连接装置1、钢吊索2、平衡梁架3、三角形钢管架4和吊篮5,其中:活动连接装置1位于平衡梁架3上方,钢吊索2的两端分别与活动连接装置1和平衡梁架3相连接;平衡梁架3位于吊篮5的上方,三角形钢管架4的两端分别与平衡梁架3和吊篮5相连接。
所述的平衡梁架3包括:箱形截面梁和支撑钢管,其中:箱形截面梁围成一长方形框架,支撑钢管在长方形框架的对角线位置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