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板点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029.1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豊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2;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点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蓄电池加工设备,特别是指电池的电极板点焊机。
背景技术
一般铅蓄电池的设计是在电池的盒体内部以复数隔板区隔成数个槽状空间,且在该槽状空间内部充填有电解液及配置由复数片极板所构成一个板丛。该板丛中的各极板以正、负极的顺序交错重迭排列以形成电性串联。
上述的板丛通过适当的焊接方式互相结合而成串联状。更具体而言,可通过一焊接机夹持板丛并进行点焊结合以形成电极板。由于铅蓄电池中有多个槽状空间,且每一个槽状空间内均有一组板丛均需进行焊接结合,因此以一焊接机来对应多个板丛所需要的加工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板点焊机,其具有能够达到加工快速及省时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极板点焊机,其包括:一机体;一输送机构,安装在该机体用以承载及输送铅蓄电池;复数焊接机构,安装在该机体上,每一焊接机构均配置有一焊接器,每一焊接器均具有一焊接夹头,且该焊接夹头用以对应该铅蓄电池的电极板。
所述焊接机构包括一基座、一升降驱动器及复数导杆,该基座安装在所述机体上,该升降驱动器及各该导杆连接该基座及所述焊接器。
所述的电极板点焊机更包含复数平移机构,每一平移机构各自结合一所述焊接机构,用以调整所述焊接机构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焊接机构排成线状,且搭配多个铅蓄电池可以同步自动位移变换位置,可提供工作站形式的焊接模式,进而达到加工快速及省时的功效。
以下即依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及结构组态,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焊接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行焊接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另一形式的铅蓄电池进行焊接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号:10:机体;12:输送机构;14:铅蓄电池;16:铅蓄电池;18:电极板;20:焊接机构;22:焊接器;24:焊接夹头;26:基座;28:升降驱动器;30:导杆;32:平移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机体10上配置有一输送机构12。该输送机构12用以承载及输送铅蓄电池14。
其次复数焊接机构20安装在该机体10上。每一焊接机构20均配置有一焊接器22,且每一焊接器22均具有一焊接夹头24。该焊接夹头24用以对应铅蓄电池14的电极板(未显示)。
更进一步而言,该焊接机构20包含一基座26、一升降驱动器28及复数导杆30。其中该基座26安装在该机体10上,该升降驱动器28及各导杆30连接该基座26及该焊接器22。
又本实例包含复数平移机构32,且每一平移机构32各自结合一焊接机构20。
因此升降驱动器28搭配各导杆30可驱动该焊接器22及焊接头24作升降位移。该平移机构32可用以调整该焊接机构20的位置。
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使输送机构12同时承载及输送复数个铅蓄电池14。事实上各铅蓄电池14可逐一被摆置到输送机构12上,且受该输送机构12带动而位移。
当第一个铅蓄电池14被摆上输送机构12且与位于A位置的第一个焊接机构20对应,则第一个焊接机构20的焊接器22与焊接夹头24可下降,且该焊接夹头24用以夹合该铅蓄电池14的一电极板(板丛)以进行焊接。
随着输送机构12的运输作用,前述的第一个铅蓄电池14可向前移动且对应B位置的第二个焊接机构20。第二个铅蓄电池14可位于输送机构12上且对应A位置的第一个焊接机构20。如此A位置与B位置的焊接机构20可各自对其下方的铅蓄电池14的电极板进行焊接。值得注意的是,A位置与B位置的焊接机构20对应不同位置的电极板。
依此类推,图中所示的A、B、C、D及E等五个位置的焊接机构20最终会同时各自对应一个铅蓄电池14中不同位置的电极板,且同步向下位移以对各铅蓄电池14的电极板进行焊接。再者位于E位置的铅蓄电池14经焊接机构20完成焊接后,即完成所有电极板的焊接。如此一来可以达到加工快速及省时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豊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豊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0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镁合金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