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49744.3 | 申请日: | 2013-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1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韩光柳;陈双聘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光柳;陈双聘;雷蒙德(北京)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20 | 分类号: | F16K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密封 排放 结构 平板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闸阀,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
背景技术
平板闸阀的驱动装置通过阀杆使闸板上、下运动实现阀门的启闭。传统平板闸阀的阀座密封存在不足是:当介质压力较低时,阀座密封面的密封力不足,不能达到良好地密封性能;当介质压力过高时,如果密封面不利用系统介质或外来介质润滑时,阀门经常启闭就可能是密封面磨损量大,管路内发生火灾(聚热)使密封圈和O形圈破坏或介质含颗粒使密封损伤时,不能及时解决阀门密封,中腔介质压力不能及时泄压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包括阀体、阀座、闸板,所述阀座的后面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前面设有PTFE密封圈和硬质合金密封圈,所述PTFE密封圈和硬质合金密封圈正对所述闸板的密封面。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由于阀座的后面与阀体之间设有弹簧,阀座的前面设有PTFE密封圈和硬质合金密封圈,PTFE密封圈和硬质合金密封圈正对闸板的密封面。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板闸阀正常工作时的密封状态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板闸阀聚热损坏密封圈时的密封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体中腔多余的压力释放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泄放阀,2、阀体,3、闸板,4、注脂阀,5、弹簧,6、阀座,7、O形圈,8、编制石墨盘根,9、阀杆,10、阀盖,11、支架,12、阀杆螺母,13、手轮,14、PTFE密封圈,15、闸板表面的赃物,16、注脂孔,17、硬质合金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阀体、阀座、闸板,所述阀座的后面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前面设有PTFE密封圈和硬质合金密封圈,所述PTFE密封圈和硬质合金密封圈正对所述闸板的密封面。
所述闸板的密封面喷司太立,所述硬质合金密封圈的硬度小于所述闸板密封面的硬度。
所述阀座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O形圈和编制石墨盘根。
所述阀体和阀座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内端与所述阀座与所述闸板之间的密封面相通、外端与外部相通并设有注脂阀。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密封双排放阀座结构的平板闸阀,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阀门内部压力相当时,闸板处于闭合状态,阀座表面PTFE(聚四氟乙烯)密封圈形成初始密封,阀门启闭能清洁闸板两侧脏物;
阀座后面与阀体之间设有弹簧施加预紧力,形成浮动的阀座,使阀座密封面与闸板密封面始终为面对面密封,实现平板闸阀进出口的双向密封。克服了传统的平板闸阀介质压力过低或过高影响阀门密封。该结构的阀门启闭时,只有传统阀门的50%力矩,能达到迅速启闭阀门的效果;
阀座与阀体的圆周配合面设有O形圈和编制石墨盘根,实现双重密封;
如图4a、4b所示,闸板密封面喷司太立(Stellite是一种能耐各种类型磨损和腐蚀以及高温氧化的硬质合金),阀座密封面焊硬质合金(硬度小于闸板HRC5)并且镶嵌PTFE密封圈,形成PTFE对金属和金属对金属的双重密封。当管路内发生聚热或火灾时,使PTFE密封圈烧毁,在弹簧力作用下,将阀座金属密封环迅速推向闸板密封面上,形成金属对金属的密封,防止阀门泄漏,O形圈烧毁时,编制石墨盘根可以防止阀座与阀体的圆周外泄漏;
如图5所示,平板闸阀关闭时,中腔介质压力大于管路压力,介质压力推动阀座后移与闸板形成间隙,迅速泄放阀体中腔多余的压力,确保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光柳;陈双聘;雷蒙德(北京)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韩光柳;陈双聘;雷蒙德(北京)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9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向盘上气体发生器减震装置
- 下一篇:免触碰式乳液取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