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48451.3 | 申请日: | 2013-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7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亮;游骏;姜文东;谢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3/00 | 分类号: | B62D1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轴线 转向 平板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板拖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拖车应用越来越广,客户对平板拖车的转弯半径、弯道通过性、转向阻力、轮胎的磨损速度等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平板拖车大都为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单向单轴线式回转平板拖车具有转弯半径大、弯道通过性能差、转向阻力大(转弯过程中轮胎发生侧滑)、轮胎磨损速度快且不均匀、整车的重量较重、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大、转向过程中轮胎发生侧滑、弯道通过性差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
双向四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包括车架11、联动系统和四对车轮机构。联动系统统包括两只拖柄架、拉杆、连杆和四套回转支承机构,拖柄架包括拖架和挂柄,挂柄连接着拖架的一端;每对车轮机构包括两只车轮5和一根轮轴10,两只车轮5分别设于一根轮轴10的两端;所述拉杆为两根拉杆12;连杆为四根连杆3;回转支承机构包括转向套管9、第一连接板13;两只拖柄架相对应端分别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长连接板20和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长连接板20的一端连接着所述拖架的另一端,长连接板20的另一端设有直立的第二连接轴4,两块平行的短横板21的中部上下平行套设在第二连接轴4的上部,且两块短横板21垂直于长连接板20;两块短横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的一端分别连接着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两根拉杆12中部交叉,两根拉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另一只拖柄架上两块短横板上的两根拉杆轴15;长连接板20下方的拖架上分别转动连接着两根连杆3的一端,每根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着第一连接板13的一端,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连接着直立的转向套管9;转向套管9的顶部连接着基座板7,下端开设有轮轴槽,每对车轮机构的轮轴10中部位于轮轴槽内,且轮轴10通过第四连接轴8连接着转向套管9。
所述长连接板20为卧式的槽钢。
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为L型板,且折弯处的凸出部位朝向拉杆12,第一连接板13的顶面设有加强立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1.转弯半径得到很大的降低,相对于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转弯半径降低大约25-30%。如图6、图7,单向单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在转弯过程中只有前轮进行转向,转弯中心(所有车轮轴线的交点)离车架较远,因此转弯半径很大,而双向双轴线式转向平板拖车在转弯过程中所有车轮均都进行转向(联动转向),转弯中心离车架较近,转弯半径较小;
2.通过优化使得所有车轮都能做近似纯滚动,本实用新型的优化设计,使得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实际车轮转角与满足所有车轮做纯滚动的理论转角差值在3%以内,避免了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轮发生侧滑,减小了转向阻力,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3.转弯过程中前后拖柄架转角的数值基本相同,整个转弯过程中最大差值为0.3°;
4.整车的跟随性及弯道通过性能较好;
5.车轮5部分嵌于车架11内部,降低了整车的高度;
6.省去目前平板拖车上的回转桥,减小整车重量,降低成本;
7.连杆接头均做成可调节的,维修和调节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联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拖柄架机构示意图。
图4为转向套管和第一连接板组成的回转支承机构示意图。
图5为转向套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双向双轴线回转平板拖车转弯半径模拟图。
图7为双向四轴线回转平板拖车转弯半径模拟图。
图8为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上图中序号:拖柄架1、第一连接轴2、连杆3、第二连接轴4、车轮5、第三连接轴6、基座板7、第四连接轴8、转向套管9、轮轴10、车架11、拉杆12、第一连接板13、回转轴14、拉杆轴15、连接耳环16、止推垫片17、上钢背轴承18、下钢背轴承19、长连接板20、短横板21、第四连接板22、第六连接轴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8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