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096.8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6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杜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易达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中央空调 能量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能量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建筑,其内部的结构复杂,空调系统管道长,控制系统自身的耗损较大,同时建筑内部区域分割也时常发生变化,这样就造成了其空调系统能量计量单位的核算与系统耗损的摊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目前的中央空调能耗计费系统来看,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计算的方式进行,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①人工摊派耗时耗力;
②按面积摊派,并未与空调的使用情况挂钩,容易造成建筑管理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矛盾;
③相关的计量数据不透明,容易造成使用单位对数据的怀疑。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以实现能量计量的灵活组态,并便于观察计量数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包括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控制连接有多个计量终端模块,每个所述计量终端模块控制连接有一个热能计量模块及多组对应的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直接连接至所述计量终端模块;所述计量终端模块上设置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对应的所述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为公司、家庭或房间的任意组态,多组对应的所述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组成一个计量单元。
优选的,对应的所述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为一个所述温控模块控制多个所述空调终端组成的一个计量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 采用热能计量与计时计量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
①计量终端模块可作为楼层各计量单元的能耗显示设备使用,当楼层用户需要查阅当前空调能量消耗情况时,只需点击计量终端模块上的控制面板即能进行实时的数据显示,能量消耗状态透明,用户一目了然;
②计量单元组态灵活,可方便的对计量单元内的空调终端进行适合空调能量计量区域的调整,对中央空调系统要求低时可适用对各种型号的风机盘管,在面积较大温控区域中可采用一个温控模块控制多台风机;计量终端模块具有温控模块区域划分功能,可自动的对同一计量单元的相关数据进行累加,显示计量单元的整体使用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所公开的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中央空调能量计量装置,包括总控模块,总控模块控制连接有多个计量终端模块,每个计量终端模块均控制连接有一个热能计量模块和多组对应的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温控模块直接连接至计量终端模块;计量终端模块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于当前空调能量消耗情况的实时显示,能量消耗状态透明,用户一目了然。
其中,对应的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为公司、家庭或房间的任意组态,可以由多组对应的空调终端与温控模块组成一个计量单元,在面积较大温控区域中可采用一个温控模块控制多个空调终端组成的计量单元;计量终端模块具有温控模块区域划分功能,可自动的对同一计量单元的相关数据进行累加,显示计量单元的整体使用情况。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 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易达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科易达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绞线切割捋线器
- 下一篇:一种分段滑触线电源连接方法及其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