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6158.3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9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骆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成 |
主分类号: | B21J15/32 | 分类号: | B21J1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钉上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钉上料机。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铆接主要是人工进行拉铆,其操作过程主要是将拉钉摆在产线台面上,或是握在手里,然后用拉钉枪一个个吸,进行铆接。
现有人工作业的缺陷在于:
其一、由于人工拉钉,这样拉钉摆在台面上不整洁,比较凌乱,容易造成污染和浪费;
其二、员工操作不灵便,通常铆接完一个要摆弄好拉钉,吸钉,拉铆,这样浪费时间,员工的劳动强度大;
其三、通常一个新员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融入到正常的流水线作业,前期的新手培训消耗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的拉钉上料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钉上料机构、气压单元以及筒体,所述拉钉上料机构和所述筒体通过一拉钉输送管道连接,气压单元利用气压使拉钉在拉钉输送管道内输送至筒体内,拉钉枪借由筒体内的顶出机构以及气压取出拉钉。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拉钉送料机构包括一进料口、拉钉滑槽、开门气缸、以及震料排料机构,所述进料口和拉钉滑槽连通,拉钉滑槽到拉钉输送管道处有开门气缸,所述震料排料机构使整个拉钉上料机构处于震动状态而有序供料。
其中,优选方案为:还包括一拉钉上料机控制装置是继电器或PLC。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筒体包括套筒、进钉套筒、第一夹持机构以及第二夹持机构,所述进钉套筒通过拉钉输送管道和所述拉钉上料机构连接,所述套筒和所述进钉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夹持钉子于其中,拉钉枪顶住第一夹持机构使第二夹持机构松开拉钉进入拉钉枪。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顶出机构和顶紧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喇叭形的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的一端基本和枪头结构匹配,另一端和拉钉匹配可通过拉钉进入,一第三套筒将所述第二套筒套于其中借由第三套筒的内部台阶挡住,且可跟第一套筒螺纹连接,一第一夹爪包括三片夹爪;所述顶紧机构包括第四套筒、锥体套管,所述第一夹爪分布于所述锥体套筒的锥面上,通过第四套筒套住所述第一夹爪。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夹爪、进钉套管、以及第五套筒,所述第二夹爪围成一锥形孔,借由一弹性O型圈固紧套于所述进钉套管外部,固定有第二夹爪的进钉套管借由第五套筒套住收容于所述套筒内。
其中,优选方案为:还包括一推钉开关装置,包括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锥体套筒的侧面上,以及一感应器感应所述锥体套筒的被顶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通过对筒体第一、第二夹持装置及进钉装置的控制,能够完成拉钉送料的操作,使整个生产过程配合精密,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具有操作方便简洁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的筒体20和拉钉上料机构30的连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的筒体20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的筒体20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钉上料机的拉钉上料机构30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钉机10包括筒体20、拉钉上料机构30、气压单元40、振料排料单元50、控制单元60以及拉钉输送管道70。
其中,所述筒体20通过所述拉钉输送管道70和拉钉上料机构30连接,使得拉钉上料机构30的拉钉能够通过拉钉输送管道70输送到所述筒体20中,所述振料排料单元50通过振动功效将拉钉上料机构30的钉子均匀输送到拉钉输送管道70的管口,所述气压单元 40提供气压给拉钉输送管道70的管口,利用该气压将掉入输送管道70中的钉子吹入进钉套管242中,且输送至筒体20中待用。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筒体20包括进钉套管21、套筒22、第一夹持机构23以及第二夹持机构24,所述套筒22通过进钉套管21和拉钉上料机构30相连,所述拉钉在气压单元40的控制下,通过进钉套管21,顺势顶开第二夹持机构24,然后进入到第一夹持机构23,在第二夹持机构24和第一夹持机构23的共同作用下,将拉钉定位住。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3包括顶出机构231和顶紧机构2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成,未经骆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61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子菜在制备护肝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治疗宫寒不孕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