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光报警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818.6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3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忠;战仁军;赵陕冬;单宁;廖丹;庄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永忠 |
主分类号: | F42B12/42 | 分类号: | F42B12/4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斌 |
地址: | 71008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光 报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弹,特别是涉及一种声光报警弹。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监视报警系统一般采用脉冲电子围栏或者采用震动、红外线探测仪等电子系统。但是上述系统投入大,成本高,消耗大量电力能源,主要应用于军事设施、仓库、商办大楼、机场、码头、住宅小区等固定、重要设施的安防。但是很多哨位地处偏僻,由于地形、环境、自然条件限制,无法接通电源。
目前监视报警系统的传输通道可分为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有线传输的缺点是布线麻烦、机动性差、工程费用大,一般用在防盗要求高的场合;无线方式的缺点是容易受强电磁波干扰,还有就是电池供电需要定期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声光报警弹。该声光报警弹无需电源,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可根据地形环境条件灵活布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在监控区域的绊绳、与绊绳一端连接的击发机构、与绊绳另一端连接的绊绳卷轴和用于固定击发机构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且位于击发机构的上方安装有报警装置;所述击发机构包括击发机构外壳、击针柱、火帽和弹簧,所述击针柱设置在击发机构外壳内,所述击针柱的上部套有挡环,所述击针柱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击发火帽的击针,所述弹簧套在击针柱上,所述弹簧的上端抵接在挡环上,所述弹簧的下端抵接在击发机构外壳底壁上,所述击针柱下部开设有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设置有用于对击针柱进行限位的拉环;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外壳、发光体外壳和爆炸体外壳,所述报警装置外壳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所述发光体外壳内装有发光药,所述爆炸体外壳内装有爆炸药,所述报警装置外壳的下端穿过连接件且伸入击发机构外壳内,所述火帽安装在报警装置外壳的下端,所述报警装置外壳内安装有带孔的盖片,所述发光体外壳安装在报警装置外壳内且位于盖片下方,所述发光体外壳与盖片之间设置有发射药片,所述发光体外壳的下端面和外壁均开设有传火通道,所述爆炸体外壳设置在报警装置外壳内且位于盖片上方,所述爆炸体外壳的下端连接有装有延时药的延期点火管,所述报警装置外壳内且位于爆炸体外壳的上方安装有封盖。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外壳的上端安装有套盖。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外壳内且位于封盖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片。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为塑料密封片。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击针柱下部且位于所述径向孔的下方设置有销环。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为塑料盖片。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外壳的下端与击发机构外壳上部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声光报警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角铁,所述连接件通过多个螺钉与监控区域的建筑物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发生光信号和声信号,击发机构的设计使产品可靠发火,击发机构与报警装置外壳连接处的螺距控制合理,保证击针有足够的运动距离,弹簧的设计使其可靠性好,弹力较大,保证了发火率,击针的设计保证了发火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传火通道点燃发射药片,保证了爆炸体外壳被抛射的同时,发光体外壳内的发光药被点燃,同时产生光声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无需电源,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可根据地形环境条件灵活布设。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绊绳卷轴; 2—绊绳; 3—销环;
4—击针柱; 4-1—击针; 5—拉环;
6—击发机构外壳; 7—弹簧; 8—挡环;
9—火帽; 10—报警装置外壳; 11—发光体外壳;
11-1—传火通道; 12—发射药片; 13—盖片;
14—延期点火管; 15—爆炸体外壳; 16—密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永忠,未经马永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